菲尼克斯這座城市中開設有許多隻允許印第安小孩入學的寄宿制學校,出資方正是「原住民保護協會」。
聽上去是不是很有善心?
然而這實際上是一項政治工作。
「原住民保護協會」打着保護印第安人、為下一代掃盲的旗號將印第安孩子從父母身邊帶走,強行改變他們的文化,消滅他們的傳統,清除他們身上印第安文化的痕跡。
可是,這些孩子長大後真的有可能融入美利堅社會嗎?
除了那些被拉攏腐蝕的部落酋長家族充當旗幟標杆外,絕大部分普通印第安孩子既不被美利堅社會接納,又無法回到自己的文明中。
他們就像遊走在文明邊緣的無間行者。
既然身負「文化洗腦」重任,又怎麼可能輕聲細語,搞愛的教育?
這些印第安孩子專屬學校直接造成了數以萬計的印第安孩子死亡,間接死去的人數只會更多,然而卻沒有任何人會去統計。
因為美利堅社會不在乎,每一個學過歷史的美利堅人都清楚知道自己的國土是怎麼來的。
亞利桑那州境內大部分原住民家的孩子都需要進入這樣的學校接受美利堅思想的教育,躲都躲不掉,因為他們的酋長早已叛變。
「原住民保護協會」為類似的寄宿學校提供了大量資金和輿論支持,這才是協會能存在下去的真正原因。
因為,他們替美利堅政府完成了這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
否則,要是他們真打算切實保護原住民的權益「黑豹黨」的首領有什麼下場,他們就會有什麼下場。
今日,突發新聞的莊園恰好離一所印第安小孩的封閉式寄宿學校不遠。
阿雷科姆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他來自大名鼎鼎的科曼奇族,這個種族曾經是北美大陸上實力最強的印第安部落,是一群曾經活躍在埃斯塔卡多平原上的遊牧族群。
正如東亞大陸上強悍的遊牧民族可以數度毀滅歷史悠久的璀璨文明,這群剽悍兇猛的遊牧印第安部族一度給美利堅軍隊帶去大量傷亡。
這些軍隊擁有着黑火藥驅動的槍、炮甚至機槍,卻依舊在科曼奇族勇士的長矛、弓箭上吃盡苦頭。
然而一切都終結在1868年10月3日開始的那場為期四年的戰爭。
來自第四騎兵團和第十一步兵團的士兵由威廉·特庫姆塞·謝爾曼的愛將,綽號「無指長官」的雷納德·斯萊德爾·麥肯齊上校率領,對那個曾一度掌控五個州內大部分土地,幅員25萬平方英里的「科曼切里亞」開始了最後的毀滅。
「圍捕他們!斷絕他們的食物來源!活活餓死他們!把他們趕進大峽谷!或者乾脆直接殺光他們!」
伴隨着這般叫囂,曾經統治北美大陸西南部的科曼奇族被殺到只剩零星族人。
最終,「末代酋長」夸納·帕克與黴菌簽訂所謂的「和平協議」,娶了一個白人女性,並保證將酋長之位傳給他的混血後代。
這場持續多年的慘烈戰爭才終告結束,也標誌着北美原住民與歐洲殖民者之間長達二百五十年的血腥衝突正式告一段落。
順帶提一下,兩個名字非常有意思。
「科曼奇」(Comanche)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語對猶他語詞「科曼茲」(Kohmahts)的轉寫,意為「敵人」或「與我們不共戴天之人」。
「夸納·帕克」(Quanah Parker),「Quanah」即科曼奇語Kwana的轉寫,意為「氣味,味道」,通常是偏女性化的名字。
以「不共戴天」為始,以女性化的酋長賣族求榮為終,一切都沒逃脫歷史的興亡規律。
「阿雷科姆」不是酋長的兒子,酋長的兒子也不會到這種明顯有問題的寄宿制學校上學。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科曼奇後裔,有着爛大街的名字。
「阿雷科姆」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雄鷹之子」,和中文裏的「天佑」、「光明」等詞彙差不多,都是那種帶着父母美好期望,但重複率很高的名字。
這一天,阿雷科姆與往常一樣小心避開惡劣校工的注意,趁着午休時間跑
第312章 印第安人的亡靈即將重歸北美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