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上大夫陳逆明攻魯國,暗圖淮泗的策略讓齊相田恆十分心動,當即被其採用。
於是在第二日朝會之上,齊相田恆向年幼的齊侯表示魯國不尊重齊國,多次背棄齊國和魯國的盟約,應當發兵攻打魯國。
齊國朝堂之上的公卿對於齊相攻打魯國的提議都表示了贊同,年幼的齊侯此時也只能說一句一切皆由國相決定。
於是齊相田恆當即在朝堂之上發號施令,要求齊國立即籌備糧草,並大量徵召武士和有戰爭經歷的戰兵。
齊國備戰的動作如火如荼,很快就被魯國得知,魯侯的第一反應就是齊國的目標肯定是自己的魯國。
在魯國君臣的授意下,魯國暗探花費了重金,終於在齊國公卿之中打探出了齊國的戰略目標,正是魯國。
魯侯聞此消息,先是如喪考妣,欲哭無淚,而後一個人在魯宮之中對着齊國方向破口大罵,將齊國君臣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個遍。
罵完之後,魯侯便如同泄氣的皮球一般,無狀地癱坐在座位之上,嘴裏喃喃道:「齊國亡魯之心不死啊!」
但是,不管怎麼說,齊國現在已經大兵壓境,魯國必須得做出應對之策才行。所以,魯侯雖然滿心都是對齊國的怨恨,但還是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開始召集魯國的大臣們商量對策。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後,魯國最終決定向淮泗諸國求援。
一個月之後,齊國派出大將田陳,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朝着齊魯邊境進發。
魯國這邊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他們舉全國之力,徵召了十萬大軍。除此之外,淮泗諸國也派出了五萬大軍前來支援魯國。
就這樣,在齊魯邊境,齊國十萬大軍和魯國十五萬聯軍形成了對峙之勢。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齊國攻打魯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晉楚兩國。
在晉國,趙、魏、韓三家對於齊國攻打魯國這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
趙氏之主趙無恤憂心忡忡地表示,如果齊國能夠成功消滅魯國,其國力必將大幅增長。
如此一來,晉國不僅要應對南方楚國的威脅,還需提防東方崛起的強齊。這無疑會讓晉國陷入極為被動的戰略局面。
然而,魏氏家主魏駒卻持相反觀點。他認為齊國進攻魯國實乃好事一樁。這樣一來,齊國的兵力勢必受到魯國的牽制,無法全力以赴。
無論晉楚之戰結局如何,即使晉國戰敗,也能有足夠的時間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無需擔憂齊國趁火打劫。
相比之下,韓氏家主韓虎則一臉的擔心,齊國作為大國和強國,本可起到威懾楚國的作用。
但一旦齊國的力量被牽制,楚國一定將不再有所顧忌,必定傾盡全力攻擊晉國。
屆時,不管晉國輸贏,韓氏的勢力都將不可避免地被削弱。更糟糕的是,趙氏和魏氏極有可能趁機覬覦韓氏的領土。
楚王宮勤政殿內,氣氛肅穆。
楚王熊章坐在王座上,眼神凝重地看着眼前的幾位理政殿大臣。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討着當前局勢對齊國伐魯的影響。
「剛才寡人收到黑衣衛的急報,十日之前,齊國聚兵十萬陳兵於齊魯邊境,魯國和滕國、邾國、薛國、滕國、莒國、郯國等淮泗諸國組成十五萬聯軍與齊國對峙於兩國邊界。對於齊國的舉動,你們怎麼看?」
楚王熊章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着一絲威嚴。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大臣,似乎在等待着他們的回應。
「王上,齊國此舉應該是趁着晉楚大戰之際,魯國無法從晉楚兩國借力之機,想要完成齊國之前未能實現的覆滅魯國之舉。不得不說,齊國選擇了一個極為合適的時機。」
令尹彌生站出來說道,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
楚王熊章微微點頭,表示同意令尹彌生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