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依靠地方稅收或販賣鴉片養活自己,對於中央的命令一般是有選擇的服從。
而隨着袁世凱的去世,現在就連北洋內部的軍頭也開始自行其是了起來,比如王占元一案表面上是共和黨在清算舊賬,畢竟王占元之前佔着湖北的時候拒絕了共和黨派出人員在湖北各地建立黨組織,但北洋內部都清楚,是段芝泉看上了湖北的地盤,才使得王占元不得不帶着家小北返。
和王占元一案相比,陝西和山西的事件反而更讓人理解了,既然你們北洋內部都開始動手搶自己人的地盤了,那麼地方勢力驅逐開始衰弱的北洋勢力,就更加的理所當然了。至於說什麼團結起來對抗共和黨,可共和黨的軍隊又沒有打到他們面前,倒是北洋團體已經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卻還想着騎在地方勢力的脖子上,就讓人難以忍受了。
這些地方勢力不過是順着自己的本性做了當前最有利自己的選擇,在共和黨的軍隊打過來之前,先把自家的地盤整合好,接下來再看形勢選擇是戰是和。哪怕就是投降共和黨,手中本錢多一些也好叫高價錢啊。
於是,共和黨還沒有什麼大動作,這邊試圖聯合起來的反共和黨聯盟已經四分五裂了。徐世昌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原本他還有些想法,不過現在也都煙消雲散了。他算是看出來了,共和黨哪怕什麼都不做,北洋派、立憲民主派和前國民黨成員們也很難結成什麼聯盟,因為大家缺乏互信的基礎。
北洋派內部紛爭不斷,前國民黨也同樣如江浙湖漢北此,至於立憲民主派幾乎就不能稱之為一個政治團體,想要把這些人擰成一股繩子,估計比選一個皇帝出來還困難。而共和黨那邊,權力卻是越來越集中於吳川手中了,不管是耿謹文、宋雲桐、梁廷棟還是其他人,都不曾公開提出和吳川相反的政治主張,哪怕共和黨中的某些人並不是完全認同消滅地主階級的主張,但是對外表態時還是擁護這一政策的。
這種團結的程度,是令北洋各人也難以忽視的。北洋中就有人這樣說過:「北洋有實力但沒理想,革命黨有理想但沒實力,只有共和黨又有力量又有理想,恐怕日後中國還得看他們的了。」
就徐世昌自己而言,在北洋維持不下去中央政府的時候,他倒是寧可選擇共和黨執政。倒不是他覺得共和黨力量強大,而是在共和黨的治下,是唯一能夠約束住武人的。
哪怕是作為北洋的一份子,徐世昌對於北洋內部的那些軍頭也是相當不滿意的,從張勳到王占元,再到陸建章、李純等人,到了地方上沒有一個不是仗着手中的武力盤剝地方的,這也是北洋在各地始終站不住腳的主要原因。各省民眾對於北洋武力統治怨聲載道,又怎麼可能支持北洋同共和党進行抗衡呢?
反觀共和黨的軍隊,哪怕是在北洋的腹心之地也可以說的上是秋毫無犯了,雖然共和黨在北洋的地盤上強力推動土地改革,但是受到損失的不過是少部分地主,得利的還是大多數本地貧民,共和黨的將領並沒有把大量的田地侵吞到自己名下,這就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要知道哪怕是袁世凱親手練起來的北洋軍,也不得不向這些部下們行賄才能指使的動他們。而從小站練兵開始,袁世凱對北洋軍下的功夫幾達十多年,對軍中將領結以恩義,方才能夠在關鍵時刻讓這隻軍隊站在自己這邊。但是,袁世凱也不能阻止這些軍隊在作戰中侵擾平民。
而共和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建軍不過才五、六年,其中骨幹還是當年北洋系統的那些人,但是這些人在共和黨手中就變得令行禁止,不敢違反軍紀了。在連續擊敗日本和北洋軍後,也沒有露出一點驕兵悍將的樣子,對於徐世昌來說是相當不可思議的。
對於經歷了清末和民初亂象的徐世昌來說,一隻能夠約束住軍隊的政治力量,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確實是急需且難得的,也是國家由亂到治的基本。因此哪怕他並不認同共和黨的政治理念,但還是支持共和黨來接手中樞的。當然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他也不希望站在當下的政治旋渦中。
袁世凱去世後,北京政府的權力其實掌握在了四個人的手中,副總統黎元洪、段祺瑞、耿謹文和他自己。黎元洪無才無志,不過就是想要更進一步,坐一坐那個最高的位置;段祺瑞有志向,但是才能卻相當的不足,基本
第100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