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對整個漢室的背叛!你的名字,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漢獻帝劉協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不甘,他雖無力回天,但心中的怒火卻從未熄滅。
--「父皇遺志,光復漢室,我劉禪雖才智平庸,但亦知忠孝之道。王莽,你篡我漢室,我雖無力直接討伐於你,但心中之恨,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
劉禪的聲音雖顯稚嫩,但其中的堅定與決心卻不容忽視。他雖生活在安逸之中,但內心深處對先祖的敬仰與對漢室的忠誠,讓他無法對王莽的惡行保持沉默。
就在所有人怒懟王莽時。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帝王群里王莽的消息,也是忍不住笑道:李世民看着帝王群里王莽引發的這一場「口誅筆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他輕搖摺扇,緩緩說道:「諸位先帝、英豪,王莽之事,已成過往雲煙。我等雖身處不同時代,但心系華夏,共憂天下,此情可鑑。然則,歷史自有其評判,王莽之過,後人自有定論,我等在此爭論,恐也難改分毫。」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而遙遠,仿佛穿透了時空的壁壘,繼續說道:「吾等身為帝王,更應着眼於當下,為後世子孫留下太平盛世,方不負先祖之託,百姓之望。王莽之事,可引以為戒,但更需以此為鑑,勵精圖治,共謀華夏之未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言罷,李世民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帝王群上,他輕輕敲擊着玉璽,似乎在思考着什麼。
片刻之後,他再次開口,語氣中多了幾分溫和與勸解:「王莽,你雖已不在此世,但你的行為卻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望你若有靈,能聆聽我等之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至於你在群中的所作所為,也望你能有所收斂,尊重每一位先賢,共築和諧之群。」
李世民的話語在群內迴蕩,如同一股清流,逐漸平息了眾人的怒火。
李世民這時候也是把這件事講給了魏徵、李承乾、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
李世民將帝王群內的風波以及他對王莽事件的看法,一一向身旁的魏徵、李承乾、長孫無忌等重臣們娓娓道來。這些位極人臣的智者,聽後皆是面露沉思之色,紛紛點頭贊同。
魏徵,這位以直言敢諫着稱的諫議大夫,首先開口:「陛下所言極是,歷史是一面鏡子,既能映照過去,也能照亮未來。王莽之事,雖已成過往,但其留下的教訓卻值得我們深思。作為帝王,我們更應以此為鑑,勤政愛民,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李承乾,太子殿下,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作為未來的儲君,我不僅要學習治國理政之道,更要學會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轍,為百姓創造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大唐。」
長孫無忌,作為李世民的心腹重臣,他補充道:「陛下對王莽的評論,既顯寬宏大量,又不失原則立場。我們不僅要反思歷史,更要立足當下,加強朝綱建設,選拔賢能,共同推動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其他重臣也紛紛發表見解,從不同角度探討了王莽事件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大唐應如何借鑑歷史經驗,勵精圖治。
李世民見眾人皆能深刻領會他的意圖,心中甚慰。他深知,一個王朝的興衰,不僅取決於帝王的英明與否,更離不開群臣的共同努力與智慧貢獻。
於是,他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沉聲道:「諸位愛卿,讓我們攜手並進,以史為鑑,開創大唐新紀元,讓後世子孫銘記我們的功績,讓華夏文明在我們手中發揚光大!」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一振,紛紛表示願隨陛下共赴國難,共創輝煌。整個大唐皇宮內,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堅定信念。
.................
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