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你愛我嗎?
可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這二十年的醞釀,如果沒有這二十年的相知相守,如果沒有這二十年的糾結徘徊,也許德克斯特還是德克斯特,艾瑪還是艾瑪;也許他們會在一起,但卻很難再有之後的二十年了。這段感情之所以真實之所以美好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他是德克斯特,她是艾瑪,他們彼此相守了整整二十年。
一句『我愛你』其實並不難,難的是這句告白背後那相濡以沫的真摯情感,這才是『一天』這部電影真正打動我們的地方,同時也是埃文-貝爾賦予這個故事最美好的部分。那一份屬於愛情最純粹的感動,在『一天』緩慢而靜謐的畫面之中,猶如涓涓細流緩緩匯入每一個觀眾的心底。」
「洛杉磯時報」這篇標題叫做「摯愛成殤」的評論,將「一天」的整個故事站在全局的立場上進行了十分細膩的分析,同時也揭開了北美第二波反饋信息的序幕。
「紐約時報」來自尼爾-達西的評論則延續了「洛杉磯時報」的好評,送上了九十分的評價之餘,用「靈魂伴侶」這樣的標題定位,為「一天」整個故事定下了基調。
「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好電影,需要的不是奢華的道具、炫目的特效和不找邊際的吹噓,而是讓觀眾動心的故事,讓觀眾在電影時間內的盪氣迴腸,在別人的故事裏體味不一樣的人生,對着自己熟悉卻又陌生的回憶,在兩者的交集之處產生共鳴。當一部電影能夠帶着我們進入這種境界,那麼它就是不折不扣的好電影。而所謂的導演、演員、投資、票房、評論都只是附加價值而已,埃文-貝爾的電影,就是這樣的電影,這也更加堅定了我的這種個人意見。
『一天』,就這樣毫無徵兆地帶給了我盪氣迴腸、久久不散的感動。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德克斯特和艾瑪兩個人的愛情,經過二十年的糾葛,雖然他們沒有在一起卻又不離不棄,見證了彼此平凡人生的滄桑與甘苦、冷暖與悲歡,最終這才堅信自己的真愛就是對方。只有艾瑪才能讀懂德克斯特的才華,也只有德克斯特才能給予艾瑪真正的快樂,這二十年的生活,不是虛度、不是蹉跎、更不是錯過,而是成長,他們可以自信地對彼此說,『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埃文在這一個故事裏為我們提出了這樣的一種假設,那就是如果有一個異性知己,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天,你的生活將會怎麼樣?當你把一個放不下的人放在了心底,那麼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別人?
顯然,這種平衡是很難把握的,對於一般人來說,當肉體得到滿足之後,精神上的寄託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前提是肉體必須要得到滿足,而這種需求對於正常的、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身體來說,那是無處不在的,德克斯特和艾瑪在無數個場合都可以發現這種來自於肉體上純粹的吸引,而當他們出現了類似笑場之類的尷尬之後,選擇了理智的交流,放棄了激情的交纏,這也使得他們成為了彼此特別的存在,純情得像是當今社會的異類。
其實人的本性中都有純情的一面,也就是精神上的渴求,特別是對於當今社會都市人越來越孤單寂寞的精神生活來說,尋找一個精神伴侶也就成為了格外重要的過程。尋找到精神伴侶已經十分不容易了,更加困難的是在男女關係上並不越過界限,而是海闊天空地讓對方保留屬於自己的生活,不管對方做出地選擇自己內心多麼難以接受,都要把悲傷留給自己,將祝福放在朋友的行囊里,目送着對方離開。因為,他們是朋友,不是戀人。
德克斯特和艾瑪幸運地找到了彼此,並且堅守了二十年,雖然說歲月像是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他們的模樣和生存狀況,但同時也雕刻出她們愛情璀璨的光芒,在三年不見的重逢里、在無話不談的傾訴里,他們互相牽着彼此的手,一起在艱苦的生活之中緩慢前行。可是當他們選擇走到一起時,還未說完溫柔,就已經天人兩隔。
艾瑪的離開,與其說是現實的必然或者藝術的需要,不如說是兩個人關係走勢的註定結果。艾瑪用十七年的守候等到了三年的幸福,但是德克斯特卻要用自己的餘生為之前十七年的揮霍付出代價,就像兩個人之前相知相守的歲月里一樣,德克斯特將會和回憶永遠生活下去。
人們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德克斯特的人生在經歷了跌宕起
2161摯愛成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