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英明聖斷,他們已受到懲罰,今後大臣們會引以為鑑,為國為民。」
李瑄沒有說讓李隆基掃興的話。
「龐大的國家,還是難以治理,總有附骨之蛆,興風作浪。也不知道將來我會如哪位皇帝!」
李隆基帶着感嘆,向李瑄問。
他很喜歡與李瑄說完,因為李瑄是大詩人。
文人向來清高。
別的大詩人,從來沒有如李瑄一樣,說話動聽,讓他心安。
「臣喜愛太宗皇帝的兩首詩,一為《重興武功》的『垂衣治天下,端拱車書同』,這是煌煌文治。另一為《幸武功慶善功》的『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這是赫赫武功。聖人都已做到,比太宗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瑄把李隆基比做唐太宗李世民。
因為李瑄知道李隆基一直以他的曾祖父李世民標榜。
「武功上,雖然滅掉突厥,但我感覺還差一點。」
李瑄說得李隆基心裏美滋滋,但李世民的軍功太閃耀,大唐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更別說「天可汗」時代,所建立的威名。
「那就等臣滅掉吐蕃,誰敢不尊您為『天可汗』,等臣將大唐的版圖推至雷翥海(鹹海),讓大食國年年派使者參拜,您就是天下共主,萬古第一人。」
李瑄再次向李隆基畫大餅。
天寶年間,李隆基有邁步漢武之意,雄心勃勃。
李瑄畫這些大餅,並不是說一定要完成,是讓李隆基產生期待,認為只有李瑄一個人能幫他完成這樣的功績。
屆時,李瑄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勞,也不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因為鳥未盡,兔未死。
「七郎真乃不世名將,我會儘快重用七郎。」
李隆基聽得迫不及待。李瑄戰場上的表現,讓李隆基認為李瑄有那樣的能力。
「封侯拜將都不是臣的本意,臣從小聽聖人的雄才長大;小時候還覺得聖人是天上的天帝降世。臣希望能做出衛青、霍去病一樣的功績,讓聖人的盛世照亮千古。」
李瑄心中激動,說起話更加順口。
李隆基口中的重用,一定是拜他為上將。
他營造成從小崇拜李隆基的假象,讓李隆基心中認為他忠心耿耿。
「哈哈!」
「七郎的嘴就像抹了蜜一樣,三郎是天帝,我是什麼呢!」
李隆基聽李瑄話後撫須大笑,非常開心。
楊玉環也趁此向李瑄問。
「娘子本就不該在人間,您是天上的瑤池娘娘,下凡與天帝重逢!」
李瑄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話肉麻。
但總好過不要臉的安祿山直接跪下當乾兒子。
好過安祿山在李隆基面前跳舞扮小丑。
「噗嗤」
楊玉環掩嘴輕笑,美艷絕倫。她越發地欣賞李瑄。
有李瑄在,沒意思的宴會,也會變得歡快。
李隆基見楊玉環笑靨如花,他也笑得更開心,完後一飲而盡。
並示意李瑄將玉杯的酒飲盡。
「給七郎倒上!」
本來一個大臣只能在玉案前喝一杯酒,但李隆基顯然不會就這麼讓李瑄下台。
宮女們又緩緩為李瑄滿上一杯。
「七郎,元正日時刻,可否再吟詩一首,讓我再看看你的才華。」
楊玉環主動向李瑄道。
「今聖人神文聖武,蓋過堯舜。天寶三載,以載為紀念。此革舊迎新。臣以元正日,再以改元曰載為寓意,寫一首詩,請紙筆!」
李瑄昨晚的時候,就想過李隆基會讓他在這個時候寫詩。
他腦海的詩歌很多,不論是什麼場景,都能搬運一首詩來。
台下的人看到玉案前鋪開紙筆,就知道李瑄要寫詩,特別是是文人、詩人們竊竊私語,期待李瑄能寫出什麼樣的詩篇。
李瑄的詩,首首精品。韻味各不相同。
詩名《元日》。
爆竹聲中
第八十九章 再見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