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屬於漢人原本的記憶,早就被遊牧部族的野蠻給清除乾淨了。」
「漢人的痕跡在北方更是消失殆盡。」
「甚至於」
「朝廷想治理北方,說他們為漢人,很多地方的百姓,根本就不理睬,對此也沒有敬畏之心,惟有說大明是蒙古的繼承者、征服者,這些地區的百姓,還有遊牧部族,才會臣服於大明。」
「這才是現實。」
「諸位若是有興趣往北方走一走。」
「其實或許還能聽到一些遊牧部族對當今陛下的稱謂。」
「並非是什麼皇帝,而是天可汗。」
聽到天可汗三字,很多人都愣了一下。
這個稱謂,史書上有過記載,上一次被這麼尊稱的,是唐朝的李世民。
夏之白輕嘆一聲,唏噓道:「今日在場的諸位,很多人都忘了這塊土地的榮光,也都忽視了當今陛下立下了何等偉岸之功業,你們的視野都局限在了南方,也都局限在了自己擅長的一畝三分地。」
「但你們忘了。」
「華夏的中國,是中原的中,沒有幽雲十六州的中國,是不完整的。」
「你們是忘本。」
「而北方的漢人是忘了根。」
「歷史這一課,在我看來,比任何教程都重要。」
「唯有知曉歷史,知道他們腳下的大地,昔日是何等的燦爛輝煌,他們被胡人蒙蔽的心識,才能被扭轉過來,如此重要的教化之功,本該是我等士人極力爭取的,但諸位」
「實在是令人心寒跟失望。」
夏之白失望的搖搖頭。
方孝孺、劉三吾等人也羞愧的垂下頭。
不敢面對夏之白目光。
夏之白又道:「或許伱們的三觀早已定下,也早為利益所捆綁,但大明的未來,豈能因你們而自縛?作為一名士人,你們當拾起一名士人應有的良知跟操守,將這份應盡的責任承擔好。」
「十年二十年之後,大明的子民,當會以大明為榮,以華夏曆代先賢為榮,並為實現漢人的偉大復興,而奮鬥而努力。」
「我希望諸位在編寫教材時,心中還能有着天下,還有着對這塊土地,應有的尊重跟敬畏。」
「這塊土地上的百姓,無論南北,忘記歷史太久了。」
「也被分裂麻木太久了。」
「而我等要做的,就是帶他們記起來時的路,回憶起漢人的無限榮光,讓天下漢人重回一體。」
「再無南北之分,再無地域之分。」
「天下有難,匹夫有責。」
「這一句話,不該淪為一句空談。」
「而當是身處這個天下,所有子民該有的意識,只是想做到這一切,並不是那麼容易,上至朝廷,下至黎庶,都需要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跟貢獻,這也是諸位學士,該有的意識。」
「歷史不容篡改,更不容忽視。」
「就該秉承實事求是。」
「再則。」
「大明有什麼不能寫的嗎?」
「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自始皇以來,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大明得國至正,沒有不能寫的。」
「大明既不像『晉』靠廢除曹芳、謀殺曹髦,逼迫曹奐禪讓得國;也不像是『隋』,欺負孤兒寡母得國;更不像是『宋』,欺負少主得國。」
「當今陛下得國乃順民心而立。」
「歷朝歷代得國之『不正』,大明身上都沒有,甚至於大明的百姓,還能藉此『取笑』一番舊朝,這本該是大明引以為傲的東西,為何會成為累贅?」
「就因當今陛下是匹夫出身,就不該坐上那皇帝之位?」
「天下哪來這般道理?」
「在我看來,大明不僅要編歷史教材,還要將歷史教材寫明白,寫出歷朝歷代的得失,如此大明的學子,才能引以為鑑,才能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而大明也才能真正從中吸取教訓,而非是盲目自大。」
「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第二百一十三章 對腳下的土地保持應有的尊重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