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皇帝哭訴的。
亦或者街坊鄰里,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開始找上皇帝處置。
誰被戴了綠帽子,然後把姦夫淫婦一起摸了脖子的。
這些朝廷的官僚,以及東廠的番子們不會注意和留心的小事,皇帝都在聽。
並且一一記錄在案。
吾在聽,從來不是一句空話,甚至朱翊鈞打算將它們雕刻起來,放在天宮內存檔。
朝廷里對皇帝直接把人劈死多有物議,但無人出聲質疑,一來這樣的例子太少。
二來,死者都是觸及紅線的畜牲,而且一死一個不吱聲。
最後是程序問題,但這對於超脫於世間的皇帝,有什麼作用。
皇帝陛下想當好人,想主持公道,那就去吧。
這種事啊,干一天不難,干一輩子就難了。
他們在等。
嘉靖和隆慶已經做出了示範。
皇帝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眾人樂見其成。
但朝臣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皇帝在悄無聲息之間,繞開了朝廷這個大框架。
甚至於深入到鄉野,深入到宗族。
裁定公理的話語權從地方的鄉賢、宗族的族長,演變為太一。
「這件事,太一怎麼說?當今陛下怎麼說?」
往往一句話就能噎的人無以言對。
不怕死的儘管去。
可惜,廟堂上的士大夫們看不到。
他們還以為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修士手中,在士大夫手中,治理國家靠的是他們。
至於那位在金座焚燒的神皇太一,就是個符號,是無害的神象。
只要他們收斂一點,不像徐階那樣橫行無忌,好日子還能長長久久。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
信息的載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歷史的智慧告訴我們,每一次人類社會的變革,都是思想領域的劇變。
是因為信息傳遞和承載的成本的大幅度遞減。
第一次的變革是竹簡。
第二次是造紙術。
上古之時,為何微言大義,既有古人用語之習慣,也因竹簡的承載能力是有極限的,就是用更少的筆墨,表達更多的意思。
所以,才留下了這麼多的空白,使後人解釋。
而現在,人們只需要在腦海中將記憶上傳,帶着當時最為深刻的感覺。
諸如鳥語花香的觸動,食物的溫暖,求知若渴的幸福,還有令人惱怒的苦悶,等等不一而足。
情緒和畫面、文字互相結合,令人感同身受,親歷其境!
這無比契合華夏信達雅的表達方式。
沒有什麼比這更為準確了。
哪怕是目不識丁的老農,也能將知識上傳。
誰能定義只有掌握了四書五經的,才算知識。
這就是未來。
朱翊鈞正是在做這樣的事情。
從之前利用靈能,擴散簡單的情緒。
到現在,祂開始從芸芸眾生之中汲取養分。
其既要有縱向的傳遞,也有橫向的彼此溝通。
所以要讓更多的人能夠脫離生產,將精力放在思考上,進行一場大思辨。
要打開古代社會不可逾越的知識壁壘。
所以李時珍必不可缺,糧食,數千年以降,都在這個問題上了,但哪怕死了一位李時珍,朱翊鈞依舊會源源不斷的尋找下一位李時珍。
大方向對了,需要的就是人力去堆。
天才的靈光一閃,可以省去大量的時間,降低成本,但並不是不可或缺。
解決了溫飽問題後,人們才會將精力聚集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凡間的朝廷只是皇帝計劃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彼時,世間萬物將以太一為核心,連為一體。
所有人,都毫不例外。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八十二章 歷歷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