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生附和着說道:「東翁說的是!」
「但也由此可見,很多事,在權力小的官員面前,是難於登天的事;但同樣的事,在權力大的官員面前,則是輕而易舉的事。」
「譬如,東翁之前為知縣時,因鄉宦豪族們控制了地方的人口和產業,使得東翁做任何事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感受,而避免當地民生都受影響,乃至需要所做的事利於他們謀利才能讓一些政令推行。」
「但這樣的困難,在執政面前皆算不上什麼,尤其是對於天子而已。」
「因為沒有誰可以考成天子,所以天子不用像地方官一樣由於擔心考成結果,而不得不配合鄉宦豪族,當然,受天子信任的當朝執政也不用擔心考成結果,不用配合鄉宦豪族。」
張蘊生為讓太子多些進取的心思,也就多言了幾句,而希望太子可以對權力產生更大的興趣。
「權力!」
「權力果然還是越大越好!」
太子其實自己也意識到了權力非常大的好處。
而也因此,太子在這時就不由得問道:
「張老,你說,一個縣甚至是一個里的風氣不正,稅賦不均,是不是根源上還是由於權力最高執掌者的疏懶或者昏庸所致?」
「而任何一個貪官和惡吏出現的背後,權力最高執掌者都應該背負一定的責任?」
張蘊生身子一顫:「東翁,老朽不敢言!」
太子則自言起來,道:「國朝是天下之權皆集於天子,天子如不明,縱有賢臣,也無用武之地,好在當今天子聖明無比,只是不知將來儲君能否也可以像當今天子一樣聖明。」
「東翁勿慮太深,東宮是否能擔當將來大任,在天子在東宮諸先生師傅。」
「東翁現在只當考慮如何儘快再獲升遷。」
張蘊生忙說道。
太子笑道:「你不是說眼下吏治清明,執政者皆公忠體國之輩嗎?既如此,要想升官,自然首要是在於治理好地方,廣增人口與糧秣,你應該能猜到,我一直想做什麼事。」
「知道。」
「東翁是想必是解決人口隱匿與逃稅避稅的問題?」
「這也是天子和當朝執政還未大力解決的事,只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外擴張和開發以及對內發展新技藝上。」
張蘊生這時笑着回道。
太子點頭道:「沒錯!我正打算解決這事。」
「只要將人口隱匿的問題解決,短時間內,山東就能增加大量人口,使得考成上更好看。」
「而且,這樣也能限制漢人為奴的情況,為將來解救大量漢人擺脫奴婢身份打下基礎。」
「最重要的是,現在我以山東巡按御史的身份在山東試點,也能積攢一些經驗,將來若能真進步為執政,也能夠據此經驗,在全國推行解決人口隱匿的政策。」
「東翁說的是,但眼下,東翁需先同撫院商議商議此事。」
張蘊生笑着回道。
太子點了點頭:「那我這就與撫院張副憲去信。」
山東巡撫衙門。
一春光明媚的室內。
山東巡撫張文熙在收到太子的信後,當場拍手稱快:「很好!真正是後生可畏啊,本朝就需要這樣積極於解決積弊的敢於改革者,我新黨可謂後繼有人也!」
張文熙說着就對自己幕僚吩咐道:「回信於巡按,本院會親自去見他,商議此事。」
歷史上的張文熙就屬於敢想敢幹的改革派官員,在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期間,他是第一個上疏建議征倭搗巢之策的官員。
南京刑科給事中徐桓所作的《征倭當急搗巢非計乞詳審以收勝算疏》裏,就附和稱讚說,張文熙的策略是治國良策。
只是張文熙的策略並不被當權者喜歡,故後來,他被調去了南京。
畢竟歷史上的大明在萬曆二十年已經是保守派當權,親政的萬曆連張居正的變法都不想堅持,哪裏會積極外擴?
但無論如何,因為張文熙不是因循守舊之輩,所以,這一世,他很贊同太子的想法。
閒話少敘。
第七百三十九章 太子改革,戚繼光自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