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發生的事情,即德軍在西線發動了新的戰略進攻。
與法金漢不同,魯登道夫把重點放在了西線的「轉軸」上,即靠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凡爾登地區。顯然,魯登道夫抓住了重點。只要攻佔了凡爾登要塞,德軍就能長驅直入進攻巴黎。
三天之後,德軍佔領了大半個凡爾登地區,並且殲滅了近四十萬法軍。
這下,平靜了大半年的西線戰場再次熱鬧起來了。
只要德軍再前進一步佔領整個凡爾登地區,法國就將委掉巴黎的門戶,在數個月內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是如此,法軍才表現得非常瘋狂。
一時之間,凡爾登成了法軍的絞肉機。成千上萬的法軍官兵被趕向戰場,在德軍的炮火下灰飛煙滅。
歐洲戰局的變法,讓美國國會議員認識到加強軍備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這次急的不是美國海軍,而是美國國會。
最初,美國海軍希望重新設計一種戰列艦,確保在各項主要性能上取得平衡,超越所有的競爭對手。可是在撥款的時候,國會明確要求「田納西」級戰列艦最遲得在一九一六年底開工建造。如此一來,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設計全新的戰列艦,只能在「新墨西哥」級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事實上,就算進行改進,時間也不夠充足。
最終,美國國會做出了讓步,把「田納西」級的建造時間推遲到一九一七年六月,但是不得晚於英國的「psn3,級。
就算如此,仍然不足以設計一種全新的戰列艦。
結累就是「田納西」級大量採用了「新墨西哥」級上的成熟設計與技術,只是優化了艦體結構、增強了裝甲防護,而在主炮火力、航速等方面,與「新墨西哥」級沒有太大的差別,仍然不足以抗衡「psn3,級。要知道,英國皇家海軍打算在「n3」級上配備九門十八英寸主炮,主裝甲帶厚度超過了三百八十毫米,最高航速在二十四節以上,這三項指標都明顯強於「田納西」級。
算上兩艘「田納西」級,美國海軍的主力艦已經達到十九艘。
這下,新的問題出來了。
除非大幅度增加海軍軍費,不然繼續建造新艦,只會增加海軍的維持負擔,也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建造更多的主力艦了。
也就是說,除非處理掉一批主力艦,不然就無法建造新艦。
當然,這也與美國海軍的基礎設施有關。當時,美國在大西洋地區的海軍基地,最多也就只能支持二十艘主力艦。如果增加主力艦的數量,還得huā大力氣擴建基礎設施,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美國海軍提出,讓一部分老舊主力艦退役。
到此,美國海軍這一系列活動的目的顯現了出來。說得簡單一些,把退役的戰艦出售或者出租給英國並不違反中立原則。
三月初,美國海軍正式向國會提交了「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該級戰列艦配備了八門十六英寸主炮,主裝甲帶厚度接近三百五十毫米,比「田納西」級提高了不少。雖然在航速上「科羅拉多」級依然不夠出色,但是其排水量、造價等都遠遠低手「n3」級。按照美國海軍的估算「科羅拉多」級的造艦僅為「n3,型戰列艦的二分之一。
美國國會並沒反對建造「科羅拉多」級,只是希望推遲到一九一八年。
問題是,美國海軍認為,如果到一九一八年才動工建造,那就太晚了,因為「n3,級肯定會在一九一八年之前下水。
最終,美國國會答應在一九一七年為兩艘「科羅拉多」級撥款,但是要求美國海軍在此之前至少報廢一艘戰列艦,以便把主力艦的數量控制在二十艘以內,降低維持戰艦所需的費用。
國會做出讓步,美國海軍立即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美國海軍的提議是:報廢更多的戰列艦,並且把這些戰艦出售給急需戰艦的國家,然後用所得資金建造更多的新式戰列艦。隨即,美國海軍提出,把兩艘「南卡羅來納」級、兩艘「特拉華」級、兩艘「佛羅里達」級與兩艘「懷俄明」級,共八艘配備十二英寸主炮的戰列艦做退役處理,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