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親衛通報,說奮威將軍潘濬來訪。就要打算睡下的陸遜隨即起身,命親衛將潘濬帶到自己臥房之內。
潘濬來到陸遜臥房之內,向坐於臥榻之上的陸遜恭敬行禮:「君侯明日就要返回西陵了,濬特來相送,還請君侯勿要怪罪。」
陸遜起身扶住潘濬:「承明,你我之交,又何必與我客套?快快請坐。」
潘濬倒也不扭捏作態,隨着陸遜的引導,與其共同坐在了陸遜的榻上。
潘濬此人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稱得上說是三國降臣的一個典範。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漢末各個勢力征戰不休,經常有文臣武將改投其他勢力之事發生。
比如曹魏,曹操從陳留一地起兵到統一整個北方,先後攻克和降服的大小勢力無數,自然麾下的降臣也是無數。
正因為降臣太多了,曹魏對於降臣也是非常包容的態度,該帶兵的帶兵、該行政的行政,都成了家常便飯。
就拿曹睿準備委以關中重任的張郃來說,張郃就是一名標準的曹營降將。
早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親率五千精銳襲擊烏巢並放火的當夜,張郃就與高覽一起負責猛攻曹軍的大營。
當時負責鎮守大營的武將正是曹洪。張郃未能攻下曹軍大營,又見烏巢火起心中忐忑,加之謀士郭圖為了逃避罪責誣陷張郃,於是張郃率軍直接投了對面的曹洪。
正是因為當時投降沒有什麼稀奇的,張郃也就沒有多少心理負擔。曹操回營之後聽聞張郃投降,非常高興的稱讚張郃,說張郃此行「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
曹魏的外姓將領里,為現代人所熟知的『五子良將』中,除了樂進從出道就在曹操麾下,于禁是先屬鮑信而後才屬曹操,剩下的三人張郃、張遼、徐晃都是降將。
張遼原屬呂布,張郃原屬袁紹,徐晃原屬楊奉。
曹魏麾下降臣降將眾多,東吳自然也有降臣。而潘濬就是降臣中混的最好的那一批。
潘濬是荊州武陵郡人,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被當時的荊州牧劉表任命為江夏郡從事。而劉備領荊州牧後,任命潘濬為治中從事。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呂蒙襲取關羽之背,佔領荊州之後荊州文武紛紛歸附。但若直接就降了,怎能顯出潘濬的價值呢?於是潘濬稱疾待在家中。
潘濬本就是荊州名士,又拜得襄陽大儒宋忠為師,更得到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揚名,和那些尋常官吏豈能一樣?
與此同時,正是鎮撫荊州的陸遜向孫權建言,以漢高祖和漢光武作為例子,反覆提及爭取荊州士人歸納的重要性。
於是孫權親自上門勸降潘濬。潘濬見孫權親至也不再端着,下地向孫權拜謝,並將荊州全部的軍事情況都向孫權做了匯報。
以此觀之,潘濬和陸遜還是頗有淵源。正因為潘濬自出仕後便長期在江夏任職、對江夏之事無比熟悉,陸遜更是常常與潘濬這位名士往來。
一來二去,兩人互為友人,也就是正常之事了。
說句題外話,潘濬的老師宋忠和友人王粲的兩個兒子,都死在了關羽丟掉荊州的同一年內,死在了曹丕負責的鄴城『魏諷案』內。
潘濬今夜拜訪陸遜,一方面是為了給陸遜送行,畢竟同朝為官,明日陸遜走時吳王孫權肯定也在,兩人又不好聊些什麼。
另一方面,潘濬也為今日白天孫權在夏口塢內的話語而心有猜想。
潘濬直言直語:「君侯以為今日大王之言如何,大王是否有意要對曹魏進攻呢?」
陸遜看了一眼潘濬。潘濬此時率五千眾屯兵夏口,屬於孫權的中軍之列。而孫權即將用兵皖城,潘濬所部早晚也是要參戰的,告知潘濬也並無大礙。
陸遜說道:「正是如此,大王此次用兵所圖甚大,若是動用大兵,你的部隊肯定也是要參戰的。」
潘濬聞言沉默片刻,又緩緩問道:「具體之事在下不敢問及,在下只是想問,是用兵於荊州還是用兵於揚州呢?」
陸遜說道:「是揚州。」
潘濬聞言搖了搖頭,長嘆了一口氣。
潘濬身為荊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