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上,這件事不能全怪賢安王。
畢竟他對如何審理案件毫無經驗,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取悅貴妃之上。
只要貴妃的兄長看誰不順眼,他便會將這些人的名字加入黑名單。
再添上一些政治上的競爭對手,這樣一來,名單上的人數自然增加了不少。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很清楚這份報告背後隱藏的問題,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他們仍沒能找到有力證據來支持或反駁。
況且前面有賢安王作為擋箭牌,這讓他們覺得無需過多憂慮。
至於摺子裏提及的名字列表,二人毫不擔心。
「法不責眾」這一原則深植於心,更何況遇難者雖為貴妃侄子,總不至於因一個人之故而牽連整個朝廷半數官員受懲罰。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在處理此類敏感事件時,皇上面前最終會選擇寬宏處理,避免不必要的動盪。
所以當看到賢安王呈遞上來的奏摺後,二人並未提出異議或者做出任何調整,直接允許其遞交給聖上。
皇帝手中捏着這份材料時感到非常不滿,甚至有過想把它扔回賢安王臉上的衝動,然而理智告訴他不可如此行事。
沒有子女意味着繼承人將成為關乎國運的重要決定,而賢安王身為唯一親侄,未來很有可能接掌朝綱。
初次承擔重要使命的經歷如果過於難堪,則不利於後續統治穩定。
再加上太后的提醒與淑妃夜間流露出的憂慮,更是加重了皇上的糾結情緒。
思慮再三後,皇帝強忍着心頭怒火開口:「繼續調查此案吧,不必急於結案,一定要做到明鏡高懸。」
然後便揮手讓三人退下。
離開大殿的路上,賢安王心想名單或許顯得冗長了一些,計劃着回去精簡幾個條目後再重新提交,並希望能在自己的冠禮之前順利完成任務。
那時若能得到貴妃讚許並在宴會上為他說幾句好話,說不定能提前獲得太子之位呢。
但旁邊兩位老臣顯然另有解讀,拉住正要離開的賢安王解釋道:「恐怕皇上有其他打算,並非僅僅是對進度不滿。依微臣所見,應慢慢推進,直至接到明確指示後再做定論。」
聽完這話,賢安王越發困惑了,畢竟在他看來,似乎只需去除幾位名字即可解決目前困境。
「兩位大人何出此言?」
賢安王不解問道。
尚書回答說:「皇上很可能根本不信任這份名冊內容。故而要求進一步驗證真偽,以避免冤假錯案發生。既然陛下已經表示過不必着急收尾,那我們最好遵照其意拖延下去。」
總而言之就是想方設法推遲事情發展進程!
喜歡好孕連連,相府嫡女她腰肢酥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