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李偉無需事必躬親。
儘管足不出戶,仍有訪客登門,來者正是燕王朱棣。
自看過火器演示後,朱棣對火器產生了濃厚興趣,滿腦子都是組建新軍的念頭,回家後夜不能寐。
當來福通報時,李偉頗感意外,他與這位未來的永樂帝並無交集,何故來訪?朱元璋尚健在,朱標也未去世,不可能此刻就招惹是非。
李偉與來福來到門口,見朱棣身着便服,毫無架子,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下官拜見王爺。」
「李大人不必拘禮,我貿然來訪,打擾之處多多。」
朱棣笑容滿面,態度熱情洋溢。
「無妨,我正好閒暇,王爺請進。」
「好的。」
二人進入堂屋,分賓主坐下,朱棣先讓隨從放下禮物,道:
「些許薄禮,不成敬意,還望李大人笑納。」
李偉偷偷打量那些禮品,暗贊永樂帝懂得人情世故,不像其父,來訪者不僅不帶禮物,反而可能索求更多。
他爽快地在心中為朱棣點讚,隨即直接問道:
「王爺找我有何事?」
朱棣毫不隱瞞,直言道:「昨日在校場,日本王見李大人指揮火器演練,對您的火器和陣法頗感興趣,特來請教一二。」
李偉恍然,原來是看上了燧發槍。歷史上朱棣確是戰爭狂熱者,常不在朝,幸虧有能幹的大兒子處理政務,否則朝廷早亂作一團。
「哦,這個啊,王爺儘管問,我知無不言。」
朱棣聞言大喜,興奮地說:「我看李大人的槍陣極佳,想用火炮配合槍陣建立新軍,您覺得如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設想不錯,火炮射程更遠,可先用炮火壓制,近戰再用槍陣防禦。」
當前火炮射程約兩里,遠超燧發槍,未來戰爭主要依賴炮火。
「那麼李大人認為,這樣的新軍能否戰勝北元騎兵?」
李偉皺眉思索,不敢輕易給出肯定的回答,畢竟騎兵直到機槍出現才真正被淘汰。
「這不好說,燧發槍的射程仍嫌短,且不能連射,對騎兵不具備壓倒性優勢。但並非無勝算,關鍵在於士兵對槍陣的熟練運用和面對騎兵衝擊時的冷靜勇氣。」
朱棣聞言點頭贊同,然而李偉先前的話語卻勾起了他的興趣:「李大人是否有方法提升射程,或是研發連發銃呢?」
「當然……當然不行,我哪有這樣的能耐。」
李偉本想豪言壯語一番,但忽然想起朱元璋的臉龐,連忙改口。
朱棣聽到這話,略感失望,但他想到火槍已十分強大,便覺得理所當然。
「不過現在不行不代表將來不能,只要堅持不懈,火器終將取代冷兵器,主導戰場。」
李偉感慨地補充道,儘管他不願被朱元璋壓榨,但發展火器的方向不能動搖。
人力總有極限,火器的優勢在於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而且射擊幾乎無需太多力氣,而弓箭手則需付出極大努力。射手可以連續發射,而弓箭手無法持續射箭。
「李大人真的這樣認為嗎?」
「那是當然,你看現在的大炮射程至少有一兩里,這距離已是人力難以觸及,若再改良,打得更遠,敵人甚至還未看見我們,就已被摧毀。」
朱棣想像着這場景,敵方遠在數里外,瞬間就被大炮轟得潰不成軍。
「妙極了,若火器真如此強大,戰爭將會截然不同。」
朱棣暗下決心,未來一定要組建一支配備火器的軍隊!
接着,他向李偉透露了此次來訪的真正意圖:
「李大人真是奇
第31章 品了一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