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召集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官員,決定在二月十一日誓師,並於二十一日出塞作戰。他制定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將兵力分為四路,分別從四個方向進攻後金的領土。
總兵官馬林負責率領部隊從開原出發,攻打北面;杜松則從撫順出發,向西進攻;李如柏從鴉鶻關出發,直撲清河,攻打南面;東南方向則由劉綎率領部隊從寬甸出發,經由涼馬佃,對後金實施側翼攻擊,並計劃使用朝鮮軍隊提供支援。這四路大軍號稱共有四十七萬兵力,約定在三月二日於二道關會合後共同前進。
然而,計劃的執行並不順利。當時正值隆冬季節,大雪紛飛,惡劣的天氣條件嚴重影響了部隊的行進速度。此外,出兵的具體時間也被泄露給了後金方面。
杜松急於建立功勳,提前渡過了渾河,並開赴二道關。不料,後金軍隊早已設伏,待杜松部隊接近時突然發起攻擊,杜松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馬林原本計劃從三岔口出發,得知杜松戰敗的消息後,便停下了腳步,結營自保。
此時,楊鎬得知杜松戰敗的消息,急忙傳令讓李如柏和劉綎的部隊停止前進。李如柏收到命令後,停止了進軍。劉綎的部隊當時已經深入敵境三百里,抵達渾河附近。後金軍隊開始攻打劉綎的部隊,但未能取得明顯進展。後來,後金軍隊採用計謀,偽裝成杜松部隊的模樣,成功混入劉綎的營地。劉綎發現後,奮勇抵抗,最終在戰鬥中犧牲。
只有李如柏的部隊保持了完整的建制,未受重大損失。此次戰役,明軍損失慘重,據統計,文武將吏共有三百一十多人陣亡,士兵損失達四萬五千八百多人,丟失的馬匹、駱駝以及武器裝備更是不計其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御史楊鶴上書彈劾楊鎬,但萬曆帝並未作出回應。不久之後,開原和鐵嶺相繼失守,多位言官紛紛上書指責楊鎬的失職。在這種情況下,楊鎬被逮捕並送入詔獄。
六、遭到處死
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二十八日,刑部正式判處楊鎬和李如楨死刑。明熹宗朱由校認為楊鎬在遼東戰事中的表現「輕率寡謀」,並且認為他的行為「貽禍至今」,因此批准了刑部的判決。
然而,到了五月六日,左僉都御史王德完上疏請求對楊鎬和李如楨從寬處理,希望給予赦免。明熹宗接受了王德完的意見,同意「准從寬議」,即對楊鎬和李如楨從輕發落,暫時避免了他們立即被執行死刑的命運。
這一決定引起了爭議。工科給事中魏大中隨後彈劾王德完,堅持要求處死楊鎬和李如楨。但明熹宗並未改變先前的決定,楊鎬和李如楨暫時得以保住性命。
崇禎元年(1628年)五月,戶科給事中瞿式耜上疏論「六不平」,其中第四條就是關於楊鎬和王化貞尚未被處死的問題。瞿式耜認為,鑑於他們在遼東戰事中的失職行為,應當追究責任。崇禎帝朱由檢回應說,「封疆失事,自有定律」,但並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會對楊鎬等人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到了崇禎二年(1629年)八月初七日,湖廣道御史劉學詩再次奏請誅殺楊鎬,認為必須為遼東的損失付出代價。這一次,崇禎帝批准了對楊鎬的「 熟 審 監 候」,即進行詳細的審訊,並等待判決。
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刑部尚書喬允升認為楊鎬已經年過八旬,根據法律中的「八議」規定,年邁者可以得到特殊對待,因此請求免去楊鎬的死刑。然而,崇禎帝並未採納這一建議。
最終,在九月二十九日,楊鎬被處以死刑。這一結局標誌着楊鎬一生的終結,也是對他之前在遼東指揮失誤的最終裁決。楊鎬的處決,反映了明末朝廷對於邊疆失守的責任追究態度,以及對於那些被認為失職官員的嚴厲懲罰。
結語
楊鎬的經歷,為後人提供了深刻的歷史啟示。一方面,它告誡我們,戰爭是殘酷的,必須充分準備、周密計劃;另一方面,它也揭示了明朝末年軍事體制、政治腐敗以及將
第246章 楊鎬:從援朝英雄到薩爾滸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