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變革,機遇

    謝贇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初步的、大略的規劃。

    她對歷史進程是有了解的,如果這個平行世界和她原來生活的世界發展走向差不多的話,這個秋收之後,會有很多的變化。

    首先是教育系統的變化。

    從1966年運動興起以來,拋開那些荒謬的、反人性的部分不說,還是有一些正面的思考和影響的。

    謝贇原來就讀的縣城高中,最先響應運動的人,是幾名成績十分好、前途一片光明的學生。如果沒有這場運動,他們差不多都能考上大學,留在城裏,過上好日子。

    很顯然,這幾個人積極響應運動,組織造反派,並不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他們是真的在質疑高考制度,認為這一制度不符合他們心中所認為的公平理念。

    他們覺得,在現行制度下,能夠堅持學業、參加高考、考上大學、成為精英的,貧下中農佔比太小。

    而且,那些少數考上大學的學生,畢業以後就留在城裏,沒有再回到家鄉;即便是沒有考上大學,很多人高中畢業以後也找到了工作成了工人,也沒有再回到家鄉,這種情況對農村是不公平的。

    教育本身,以及教育的成果都無法惠及農村。

    這種制度的存在就表明了,這個社會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公平,還是存在着三六九等。不管我們再如何高喊口號,在大家的心裏,沒有人真的認為當農民好,更沒有人真的認為貧下中農好,大家都覺得工人高人一等,幹部高人一等,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脫離農村當城裏人。

    所以,當高考停止的消息傳來時,這幾位優等生都十分激動,他們要求徹底革新現行教育體系,讓教育向貧下中農開放,消除城鄉差距、腦體差距和工農差距,簡稱「三大差距」。

    這幾位還曾經拉原主一起干,去遊說政府工作人員,去各公社和大隊,勸說大家進行教育改革,因為原主也是個優等生,平時和大家也很聊得來,也是支持教育公平的一員。

    但是真到了開始運動的時候,原主當機立斷,輟學回家了。理由就是:從農村來,回農村去,到實踐中去革命,鍛煉體魄和意志。


    她和他們不一樣,雖然那幾位有的也來自貧困家庭,但是人家父母雙全,家庭人丁興旺,親戚朋友眾多,不像她家,就只有她媽和她弟,缺少根基。要是她出了什麼事,她簡直不敢想這對於母親和弟弟將會造成什麼樣的打擊,她是一點風險也不敢冒的。

    那幾位優等生後來也都回家了,因為運動一旦起來,後面的事就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了。而那些失控的場面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但某種程度上,他們的訴求實現了。

    1968年,全國開啟了一場教育改革。

    全國各地大搞教育改革。有的地方小學是六年制,縮短成五年,之前就是五年制的,不再變化,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全都縮短成兩年。

    各個大隊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學,原來有幾個大隊合作辦小學的情況,現在都要分開,創辦自己的小學。

    有條件的大隊要建立中學,沒條件的幾個臨近大隊合作辦中學,實行「七年一貫制」。

    各公社要建立高中。

    大力普及教育。

    所有的適齡孩子必須入學,接受完小學和初中教育,而且上學不需要花錢了。上課時間也靈活機動,農忙時間學校停課,讓孩子們回家參與勞動,這樣,孩子們上學的兩大阻力——學費+幫家裏幹活——就基本上沒有了。

    接受完教育之後,他們還是留在家鄉,成為受過教育的新農民,或者進入村辦工廠幹活。

    這其實也挺令人無語,雖說是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教育公平,但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階級固化」。

    當然,如果各個階級真的平等了,三大差異真的消除了,那就是完美局面。但這是不可能的事。至少短期內不可能。

    這把教育改革之火,應該



  
愛吃草莓的小橙子推薦:  
隨機推薦:  大官人  奧術神座  靈域  修羅武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回到六零年代,踹開劇情奔小康"
360搜"回到六零年代,踹開劇情奔小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