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李賢生活在一個不折不扣的皇權家庭里,這也註定了他必將捲入政治鬥爭而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
論才華,李賢則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餘歲已能統召帝國傑出的學者們,注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其親筆點評更被後世稱為「章懷注」而極具文史意義。作為太子,李賢曾三次監國,並得到高宗褒獎和群臣擁戴,可見,這個年輕太子堪當大任,是帝國合格的接班人。
然而,當時正值他的母親武后政治得意之時,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頗多嫌隙,武后多次以書信方式責備太子,宮中則流傳着太子不是武后親生的謠言,最終太子未能倖免而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相傳太子李賢有感於母子親情,在權力鬥爭之下已蕩然無存,乃作《黃台瓜辭》:「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個瓜先後被摘而感傷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後醒悟。
章懷太子李賢不僅文史造詣深厚,可能還具備相當音樂修養。當時,李嗣真前往太清觀奏樂,發現曲調十分悲哀,就問道士劉概和輔儼:「這曲子為何如此哀怨不和諧?」,兩人答道:「這是太子譜的《寶慶樂》。」按理說《寶慶樂》應當歡快喜悅,由太子作出卻充滿悲涼,反映了李賢當時憤懣抑鬱的心情,果然沒過多久,太子即被廢黜。後來劉概將此事講給高宗,高宗也覺得十分驚奇。
唐高宗駕崩後不久,武后先後廢黜唐中宗、幽禁唐睿宗,完全把持皇唐朝政,這一行為引致李唐宗室和許多朝臣的不滿。英國公李敬業率先在揚州起事,並找到一個容貌很像故太子李賢的人,欺騙眾人說:「太子李賢沒有死,逃亡在這個城中,他命令我們起兵。」於是,借李賢的名義號令天下,打出反武大旗,由此可見,武后與太子李賢的母子矛盾已不是宮廷秘密,李賢做太子期間,很可能已在朝中甚至民間樹立起一定威望。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五十九章 懷太子——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