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李泰不夠尊重,藉機中傷他們,唐太宗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宮來嚴詞質問一番。房玄齡等人被嚇得是不敢說話,唯有魏徵梗着脖子據理力爭,最後唐太宗承認自己的確因私愛而忘公了。
就連李泰的長子李欣,也因為父親的原因「特為太宗所愛」,四歲的時候便被接進了宮中撫養,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李欣小小年紀就非常乖巧伶俐,長孫皇后曾問他剛來這裏住的可還習慣,他立馬拱着一雙小手說道:「孫兒有幸住在皇宮裏,已經很開心了。」長孫皇后聽了既驚訝又高興,不僅親自為他取名為「欣」,還把這個孫子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養育。李欣也因此得以常常和年歲相仿的小叔叔李治一同玩耍,叔侄二人感情非同一般,所以李欣作為濮王的長子,直到弱冠之年才離開京城去了自己的封地。唐太宗對李泰這種種逾越禮制的寵愛,就連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寵異如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史載李泰「聰敏絕倫」,雅好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畫鑑賞家,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任其引召學士。後來,與李泰共同編撰《括地誌》的蕭德言、顧胤、蔣亞卿、謝偃等人,便是在此時招納的。《括地誌》完稿,全書按貞觀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為單位,分述轄境各縣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蹟、神話傳說、重大歷史事件等。徵引廣博,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後世影響甚深。原書字數無考,今《括地誌輯校》八卷,約13萬字。
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着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秘府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着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勸諫,結果唐太宗是樂呵呵地表示贊同他的觀點,卻並沒有因此削減李泰的開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開支限制,等於是變相地維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銷。
李泰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對書畫鑑賞也相當在行。根據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李泰有兩枚書畫鑑賞印,分之為「龜」、「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亦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李泰曾傳有二十卷文集,現已失傳。
唐太宗曾令禮部尚書王珪做李泰的老師,李泰見到王珪也從不以親王身份自居,不僅見師以禮,拜答如禮,還主動向王珪請教忠孝之道。李泰問王珪,什麼是忠和孝呢?王珪回答說:「當今聖上是你的君主,不論辦什麼事,都要想到去竭盡忠心;當今聖上是你的父親,不論辦什麼事,都要想到去竭盡孝道。盡忠盡孝,可以使你安身立命,可以使你成就名望。」李泰又說:「忠和孝的道理,我接受先生的訓導,還想聽聽平常該怎麼學習和注意。」王珪答道:「東漢時的東平王劉蒼曾說:『做善事,行善道,是最快樂的。』但願魏王牢記。」見兒子如此崇師問道,唐太宗大喜,非常高興地說:「我兒以後可以不犯過錯了」,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詔令李泰親率百官親往臨哭。
虞世南病逝,唐太宗悲慟非常,於是手敕給愛子李泰說:「虞世南和我,猶如一體,我有了小的過失,他一定會犯顏而諫,如今他不在了,我的痛惜哪裏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呢!」
李泰發願為母親長孫皇后,所造的龍門山賓陽洞佛龕落成,唐太宗親自前往,大閱於伊闕。而伊闕佛龕碑的碑文則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書寫,「畫奇偉,名垂千古,可見李泰對母親長孫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見唐太宗父子對此佛龕之重視。
正因為這樣無盡的溺愛讓李泰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只要把親哥哥李承乾,拉下了馬自己就能登上儲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終還是選擇踏上了一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藉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見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
第八十四章 謀嫡降封——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