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就是一大塊。再有每年徵收糧食,運送軍糧,在路上損失的至少兩成,趕上天氣不好,那就更多了。要是有了直道,這塊費用又省了,每年少說能多出上百萬兩銀子,還不算商業收入,這是多大的好處!」
三個人互相看了看,一起點頭:「您說的沒錯,可是花費怎麼辦?」
「聽我繼續說,修路最大的耗費就是人力,至少要一半的價錢,我今天看了鎮安堡。好幾萬的建奴俘虜,與其讓他們都餓死關死,不如用來修路,哪怕都累死,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是這個主意!
李謙眼前一亮,可是隨即又搖搖頭。
「國公爺,俘虜不過兩萬多人,能幹活的恐怕只有一萬八,憑着這點人,想修千里直道,怕是一百年也修不成啊!」
「呵呵,所以本爵另有辦法。」張恪笑道:「剛剛傳來消息,於偉良,湯輝和岳子軒已經收復了海州。我們光復的土地上至少有四五十萬百姓,其中給韃子當走狗的人數不少。這幫人總要贖罪吧,我估計至少能徵用十五萬以上的苦役。另外……林丹汗趁火打劫,本爵不能放過他,張峰已經領兵攻擊林丹,掠奪人口,從蒙古出二三十萬勞力不成問題。再有我派遣了商隊,千萬朝鮮和倭國徵召勞工,把他們只要騙到遼東,就往死里用。遠隔重洋,他們還能跑了不成……」
張恪一條一條說着,在場幾個人嘴巴越來越大,朱慶斌的嘴裏能塞進去一個鵝蛋,李謙能塞鴨蛋——兩個!
「國公爺,您,您,您……」李謙半晌,愣是說不出一個字。
杜擎跟着張恪時間最久,他領教太多奇思妙想,恢復的最快,順着張恪的思路想下去,其實真的有門。
「侯爺,雖說修路要的勞力眾多,可是有十萬人就足以開工了,再讓沿途的百姓幫幫忙,畢竟他們也能得利。只要蒙古人,朝鮮,還有倭寇人手能跟得上,直道真的有可能。」
張恪翹着二郎腿,心裏得意極了,其實他的方法也有人用過,後世美國人修筑西部鐵路的時候,就用了大量華工,累死病死打死無數,甚至每根枕木下面,都有華工的屍體。
想要搞資本積累,就要投入基礎建設,什麼沒有的時候,就只能燃燒生命,用血肉去填!
建設比起打仗還要殘酷!
張恪已經狠下了心,總之死道友不死貧道,放手做吧。
四個人商量了一個上午,愣是研究出了一套方案。修路總辦由張恪親自擔任,督辦交給了李謙,另外張恪又調了兩個幫手給李謙,一個是王多聞,一個是盧象升。
王多聞是小吏出身,張恪擔任錦義參將的時候,歸附過來。這傢伙是十足的酷吏,這些年一直關着軍法,每年砍的官吏百姓不下數百,被稱作「王剃頭」,凶名赫赫。
至於盧象升,那是張恪鐵杆支持者,雖然有一大幫清流看不起他,可是盧象升依舊我行我素,兩年前升任戶部主事,後來廣寧參議出了缺。
誰都知道遼東的官不好坐,沒人敢來,前不久把盧象升調了過來,擔任廣寧參議。盧象升和一般士人全然不同,能吃苦,身先士卒,清正廉潔,是辦事的材料。
修路三人組,李謙油滑狠辣,不在乎人命,正適合率先衝鋒。盧象升穩重敦厚,有操守,壓着後隊。至於王多聞性子凶厲,不揉沙子,則是最好的監督人選。
從安排上看得出,張恪是廢了不少心思。
這三個人都有共同點,那就是雷厲風行,尤其是國公爺交代的事情,豈能含糊。李謙當天就帶領着人員考察道路,半個月之後,竟然開始備料,籌劃着開工,速度之驚人,超乎想像。
……
張恪這個新鮮出爐的「遼東王」,多少人都在盯着他,想要看看究竟有多少本事。當得知他的第一項大動作,竟然是要在遼東修直道,不知多少人笑破了肚皮。
純粹是讓功勞太大給燒的,修路可不同於打仗,那是要真金白銀往裏面堆,憑着遼東,能修得成功嗎?
就連天啟都表示了懷疑,他本來還想着招張恪進京,一來是參加獻俘慶典,二來也想看看張恪是否有了別的心思。
可是聽說張恪的舉動之後,倒是讓天啟覺得此人不是
第四百零九章 血腥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