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史事講將1 > 第一百四十九章 私著《魏略》——魚豢

第一百四十九章 私著《魏略》——魚豢

    魚豢,長魚氏,京兆人,三國時期曹魏國郎中、著名史學家。

    魚豢,是曹魏末期至晉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撰寫有著名的紀傳體史書《魏略》,《魏略》為部八十餘卷,每部皆有數十篇,約合八百餘萬字,是魏、晉時期不可多得的史學巨著。《魏略》是魚豢私自撰著的,一般皆說其記事止於魏明帝,但據《三國志三少帝紀》注引,《魏略》記有嘉平六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及郭太后,議立高貴鄉公事甚詳,則知《魏略》記事非只止於明帝,而是止於三少帝時。

    近代學者張鵬一,在《魏略輯本》中稱:「魚豢死於晉太康以後,即魚豢入晉朝後還活了十六年以上,可知魚豢不曾仕晉。」看來,魚豢是忠於曹魏,而恥為晉臣者,故而在《魏略》中敘事頗為注重品節作風。裴松之所注的著名《三國志》,其引用之書以《魏略》為最多,如今《魏略》雖早已亡佚,但從裴松之的注中尚可窺知其梗概,從《魏略》的內容和文字看,其內容還是相當嚴謹的。


    魚豢是陝西關中人,源出春秋姬姓晉國長魚矯氏族,所以對西戎故地即西北的風土人情多有敘述,因此在《三國志東夷傳》中,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傳》,不僅能補諸多陳書之缺,而且史料價值也極為珍貴,被歷代史家稱譽為:「殊方記載,最為翔實」。在《魏略》中,魚豢很注意對三國時期,各階層人物的描寫,例如他為董遇、賈洪、邯鄲淳、薛夏、隗禧、蘇林、樂祥七人作《儒宗傳》,其序曰:「從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懷苟且,綱紀既衰,儒道尤甚至太和、青龍中,中外多事,人懷避就,雖性非解學,多求詣太學。太學諸生有千數,而諸博士率皆粗疏,無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無能習學又是時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餘人,其能操筆者,未有十人,多皆相從飽食而退,嗟夫!學業沉隕,乃至於此,是以私心常區區貴乎數公者,各處荒亂之際,而能守志彌敦者也。」

    由此可知,在曹魏國時期,貴族子弟們入太學,多是為了躲避服役,而在太學中教授生徒的博士們也大都粗疏,學無根底,當時朝中公卿以下,能執筆為文者也不到十人,無怪乎魚豢要嘆息當時學術、文化的墜落了。魚豢在《儒宗·董遇傳》中,介紹了董遇接受弟子的先決條件,即不論學習什麼書,都「必當先讀百遍」。他說:「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魚豢在《儒宗傳》中,還深刻揭露了地方大姓豪族,欺凌非富強之家的情景。

    《薛夏傳》中魚豢說:「薛夏,字宣聲,天水人也。博學有才。天水舊有姜、閻、任、趙四姓,常雄於郡中,而夏為單家,不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東詣京師。太祖宿聞其名,甚禮遇之。後四姓又使囚遙引夏,關移潁川,收捕系獄。時太祖已在冀州,聞夏為本郡所質,撫掌曰:「夏無罪也,漢陽兒輩直欲殺之耳!乃告潁川,使理出之,召署軍謀掾。」從中可見,當時天水郡四姓豪族,平素稱霸郡中,單家薛夏獨不肯降事之,四姓豪族們便千方百計地,想對他下毒手,薛夏在投奔曹操後,四姓仍企圖捕他論罪,地方豪族對名聞中原的學者尚如此狠毒,那麼一般單家百姓所受不法豪族的欺壓程度,自然更不在話下了。

    萬分可惜的是,魚豢所撰的《魏略》,在唐朝後期的戰亂之中絕大多數皆已亡佚,今天人們所見的兩種輯本,其內容還不到原著的二十分之一。



第一百四十九章 私著《魏略》——魚豢  
徐夏半生推薦:  史事講將  
隨機推薦:  神話版三國  不滅武尊  網遊之劍刃舞者  寒門崛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