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史事講將1 >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五子良將——張遼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五子良將——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是聶壹之後人,為了避乖辟怨,遂改張姓。

    張遼,在成為曹軍將領之前,他可謂經歷複雜,先後投奔過何進、董卓、呂布等人,最終得遇「明主」,成為曹操的屬下,終於得以施展抱負,展示自己的過人的軍事指揮,以及不壓於關羽等人的武藝。首先,張遼在呂布營中,曾屢次挫殺袁紹,曹操等人的軍隊,不僅如此,在白門樓時他的忠義,也是一點也不壓於趙雲,寧死也不投降,不屈於曹操之門下,而此時,正當曹操即要斬掉張遼這為忠良時,後來名垂千古蜀國大將關羽也為其求情,勸其投降,雖然後來張遼還是投靠了曹操,但這也不能說他不忠不義。人各有志,人家張遼也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投靠呂布,本身就是個錯誤,呂布並非一個能成事的明主,更何況「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如果說張遼投降曹操就是不忠,那黃忠,姜維不都是不忠之人嗎?而這裏,也就體現了張遼遠見的卓識以及過人的才能。


    首先就是他的智,在勸關羽降於曹操之時,張遼知道關羽是忠義之士,知道若惡語逼迫關羽,他必然死不投降,直至戰死而止,於是張遼知其如此,便好言相勸:「當初劉使君與兄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使君方敗,而兄既戰死,趟使君復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復得,豈不有負當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使君以家眷託付於兄,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卻使君依託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復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而這一句話又正好點中了關羽的忠與義,張遼充分利用了關羽的這個特點,讓關羽的忠義這把雙刃劍戳傷他自己,用「桃園結義」來從心理上攻破關羽,讓關羽明白如果戰死是不顧忠義的舉動,並且再度利用關羽喜歡聽好話的特點,跨他「武藝超群,兼通經史」,這樣一來,這場漂亮的心理戰則以張遼獲勝而告終。

    建按六年,張遼奉命去平定魯國諸縣戰事,在東海圍攻昌豨時,大戰幾日後發現,昌豨部隊的軍心渙散,弓箭射的零零散散,對方將領昌豨也總在指揮台上猶豫不決,左右來回走動,便斷定昌豨有投降之意,於是,他當機立斷,下書給昌豨,勸其投降,約其見面,果不其然,昌豨投降於曹。之後曹操責備張遼說:「這可不是大將的作法啊!」張遼據理力爭,說主公您威信四方,廣納賢士,我張遼如此做也是為您着想。最終曹操被張遼所說服,諒解了張遼。張遼此為,為曹操免除了一場不必要的戰事,可見其智。

    張遼並不僅僅只是一位頭腦聰明的文臣,他還是一位有勇有謀的武官。建安20年,張遼的大名便以震響里逍遙津,建安19年,張遼領兵7000鎮守合肥,而曹操率主力直西取漢中,孫權統軍10萬進攻合肥,當時曹操曾來信,張遼領會其中意思,讓將士們要齊心協力,團結鎮守,堅決不能讓孫權攻破城池,可當時,從人數上來說,張遼和孫權簡直沒得比,從士氣上來說,孫權軍精力旺盛,士氣高昂,進軍迅速。張遼軍則恰恰相反,士氣低,將士除李典,張遼,典幃之外幾乎沒有鬥志,由此可見,張遼想要打勝是非常之難的了。可張遼卻有他自己的策略,以攻為守,留樂進率軍一部守城,與李典在吳軍圍城未合之時,連夜選800勇士,於凌晨披甲出戰,沖向吳軍,先斬吳軍兩員大將,直奔孫權處,張遼手持一戟,邊撕殺周圍的士兵,一邊大叫:「我乃張遼,孫權老兒,出來受死。」孫權還沒回過神,便被這陣勢嚇着了,急忙往後退,士兵們也紛紛保護孫權,後來孫權反現張遼人數並不多,便下令士兵圍住張遼等人,張遼便舞動大戟,奮力殺出重圍,被圍在裏面的士兵見將軍殺出重圍,說道:「將軍,難道你就不管我們了嗎?」於是,張遼便又衝殺回去,救出了被困士兵,這一陣勢嚇得孫權聽見張遼的名字便聞風喪膽,而張遼的威風也不壓於趙雲捨身救阿斗。」

    此後,孫權屢戰不勝,吳軍銳氣大挫,張遼等安然還城,孫權圍攻合肥十餘日不克,被迫撤軍,張遼抓住有利戰機,乘勢傾全力追擊,斬吳將陳武,擊傷凌統,大敗甘寧、呂蒙、蔣欽諸部,孫權險些被生擒,從此張遼威名更使東吳人人聞風喪膽,他也更受曹操讚賞,升為征東將軍。從此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五子良將——張遼  
徐夏半生推薦:  史事講將  
隨機推薦:  靈域  網遊之劍刃舞者  不滅武尊  寒門崛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