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史事講將1 > 第二十五章 古之遺愛——夏原吉

第二十五章 古之遺愛——夏原吉

    夏原吉,字維喆,湖南省湘陰人,祖籍德興。早年喪父,遂力學養母,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制誥,以誠篤幹濟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時任戶部右侍郎,後充採訪使,任內政治清明,百姓皆悅服。靖難之役後,明成祖即位,委夏原吉以重任,與蹇義並稱於世,成祖後又相繼輔佐仁、宣二宗,政績卓越。

    夏原吉,一生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曾掌管戶部達27年之久。戶部掌管全國的錢糧,但夏原吉以清廉為本,清心寡欲,不貪一文,他與當時的名臣「三楊」(、蹇義等一起,共同開創了明朝前期的繁榮局面。

    夏原吉,為人低調沉默,對算學和工程製造多有研究,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後,升他為戶部右侍郎。靖難之役期間,他操持國家財政,供應前線軍糧,費心費力。建文帝敗走、朱棣大軍入城時,不知城中變故的夏原吉,正在值房「上夜班」,連夜點算城防所需用度,最先賣身投靠朱棣的兵部尚書茹常率兵闖入,綁了夏原吉帶到朱棣面前,稱夏原吉在靖難之役中「助紂為虐甚多」,朱棣頗為惱火,問夏原吉有何辯解。夏原吉不慌不忙答道:「君上殉難,臣子理當死節,只是請殿下容臣三天。」朱棣一愣:「為什麼」夏原吉答:「戶部尚有賬目未點算完畢,此事關乎黎民生計,請容臣三天內做完,再隨先君赴死。」這個臨危不懼、至死還「牽掛工作」的能臣,打動了朱棣,他當即下令將夏原吉釋放,官復原職留任,兩個月後又提拔為戶部左侍郎,事實證明,朱棣沒有看錯人。

    升官數月後,夏原吉接到了他任上的第一個重要差事——赴江南治水。彼時江南,是大明朝物產最豐富之地,也是稅收的主要來源,可連年暴雨成災,導致糧食減產,國家賦稅大損。朱棣頗為重視此事,早在入主南京初期,就先後派遣工部侍郎吳中和兵部侍郎方賓兩次下江南治理,可這兩位跟從朱棣北來的「老班底」不通南方水情,以至徒耗民力,勞而無功。因而夏原吉此行,朱棣甚為重視,行前專門派督御史俞士吉送水利書籍給夏原吉,兩個月後,又派戶部右侍郎李文郁前往協助。


    夏原吉到江南後,先反覆考察水情,然後力排眾議,更改傳統治水方法,提議在吳淞河至太湖之間開鑿運河,並在沿途設置水閘,控制流量,以求「澇則分洪,旱則灌溉」之效。此舉動用民工10萬人,夏原吉以身作則,布衣麻服吃住在工地,親自督工,旁人勸他注意休息,他卻答道:民工都在辛苦,我怎能獨享安逸?眾人聞之感動,工程大進。次年,他又督造了連通白秋河至太湖的工程,將江南兩大河流貫通起來。

    浙西地區發生了大規模饑荒,明成祖又命夏原吉到災區賑濟災民,夏原吉奏請朝廷發放粟米三十萬石,並且給災民分發了耕牛和糧種,這一舉措維持了百姓的生計,有效解決了歷朝歷代災年百姓暴動的問題,保持了社會安定。當時,有官員向朝廷建議,增加江南百姓佃種水退淤田的田賦數額,夏原吉聽說後,立即上疏朝廷,陳述了這件事情的弊端,請求朝廷放棄這種打算。朝廷最終採納了夏原吉的意見,收回成命,夏原吉又為江南地區的百姓做了一件好事。永樂朝第一功臣姚廣孝,前往浙西地區調查情況,返回京城後,稱讚夏原吉「古之遺愛也」。

    建立奇功的夏原吉自此得到朱棣的榮寵,回歸南京後愈加受到器重,不久升為戶部尚書,正式擔當大明朝的「大賬房」。大明朝從靖難之役中走出來,大事繁多,如征討安南、營建北京、遣使下西洋等,均需大量錢財,時任戶部尚書的夏原吉盡心籌劃,保證了國家的各項開支。

    清朝歷史學家趙翼曾讚嘆說,歷朝論理財能者,唯桑弘羊、夏原吉二人也。這是將夏原吉與西漢經濟學家桑弘羊相比,可謂評價甚高。夏原吉之所以能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在於高人一等的經濟眼光,朱棣歷次「大動作」中,不斷有人提議用增加賦稅的辦法解決籌款問題,每次夏原吉都堅決反對,他的訣竅,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庶民,且便商賈。」這些方法中,「裁冗食」最難辦,其內容涉及「機構精簡」,減少皇室開支用度,甚至限制朱棣本人花費等問題。

    夏原吉知難而



  
徐夏半生推薦:  史事講將  
隨機推薦:  不滅武尊  神話版三國  靈域  寒門崛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