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史事講將1 > 第三章 南京守備——朱儀

第三章 南京守備——朱儀

    朱儀,字炎恆,直隸懷遠人,明朝中期勛臣、將領,東平王朱能之孫、平陰王朱勇之子。受命為南京守備,兼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加官太子太傅。為政廉靖持重、不求近名,在南京三十四年,頗有治績。朱儀去世,年七十,獲贈太師,諡號「莊簡」,南京軍民聞其死訊,紛紛巷哭相望。

    朱儀的祖父朱能,是靖難之役時的名將,受封成國公,死後追封東平王;父親朱勇,襲封成國公,歷仕四朝,累官太保,隨英宗北征瓦剌,作為先鋒,戰死於鷂兒嶺。朱勇死後,代宗怒其「喪師辱國,以致誤陷乘輿」,不允賜其祭葬,朱儀既申訴無門,亦不得襲爵,經禮部尚書胡濙協助,又經歷了此前的改換太子事件,朱儀才得以襲封成國公,歲祿被削減至一千石。

    英國公張懋請求與朱儀,前往英國公張輔及朱勇戰死的土木堡、鷂兒嶺等地祭奠,英宗允准,朱儀上疏自敘父祖功勳,請「賜以原祿」,英宗增其歲祿五百石。昭武伯曹欽等作亂,至次日被剿滅,英宗擔心曹欽餘黨尚未就擒,於是令朱儀等分別守衛北京皇城六門、都城九門。

    朱儀出任南京守備,兼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南京監察御史鄭安因災異上疏劾奏朱儀等南京文武守臣,請求將之罷免,憲宗並不採納。朱儀因鄭安之奏,上章辭官,憲宗不滿,對兵部官員說:「朱儀受朝廷重託,應該勤勉任職,以符厚望,怎能因為他人言論就趕快辭避。」命兵部將此言轉告他。


    朱儀因長江南北受災害影響,饑民流散各地,於是請求暫時讓南京兩法司的囚犯獻米贖罪,聯同兩法司在應天府收繳的贓罰銀貨,一併查送南京戶部,派人購買米麥,用來賑濟饑民,憲宗同意。朱儀認為南京是根本重地,守備雖是武臣,也應聽理事態嚴重的詞訟,憲宗未允准,「命仍舊規行之」。

    憲宗應朱儀奏請,恢復其歲祿為三千五百石。工科都給事中黃甄等因南京午門正樓遭雷雨損毀,因而彈劾朱儀及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李賓「昏迷欺罔」,請求將二人交付法司論罪,憲宗不從,仍加寬宥。南京監察御史李英及監察御史劉敬等分別彈劾朱儀不稱守備之職,憲宗令其舉薦可接替朱儀的人選,憲宗仍命朱儀留任,讓泰寧侯陳涇協同守備。

    朱儀與李賓、南京守備太監安寧會同三法司審錄南京囚犯,朱儀等建議:「南京今年遭遇大旱,顆粒無收,來年春季的米價定將飛漲。請求令南京各衛所的官軍,在來年春時浙江等布政司及直隸的蘇、松諸府運糧運抵的當天,免去他們搬運、篩曬的費用,直接在碼頭支給正糧。三月間省下的耗米,令官軍送交應天府的預備倉,以備青黃不接時平價賣出,以緩解民困。所賣的錢銀,待秋收後買米入倉。」戶部覆議,認為此事「果於軍民有益,即聽施行」,憲宗允准。

    朱儀自稱多病,請求回京調治,憲宗認為他堪負重責,不允辭官,加官太子太傅。朱儀逝世,享年七十歲,孝宗聞訃訊,為之輟朝一日,加賜其家米、布,命有司負責喪葬事宜,「賜祭者十三」,皇太子朱厚照及諸王亦皆致祭,其後又追贈他為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師,賜諡號「莊簡」。朱儀死後,南京軍民巷哭相望,葬於昌平北澤山二王墓。

    朱儀在南京三十四年,整頓漕運,賑濟災民,頗有治績,朱儀在逝世後,由其女婿、魏國公徐俌接任職位,成為明代「婦翁與婿同在大位」的一樁盛事。臨終時抓着長子朱輔的手,比畫「將士」二字,以忠義相勉勵,朱輔襲封成國公後,恭謹儒素,不負父望。



  
徐夏半生推薦:  史事講將  
隨機推薦:  寒門崛起  神話版三國  百鍊飛升錄  魔門敗類  大官人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