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倆去西屋,把他們從山裏帶回來的棒槌,另外找妥當的地方保存。
那出土的野山參,用濕潤的苔蘚和樺樹皮包裹,可以保存幾個月不壞。
當然,這東西最好還是及早出手,免得出什麼意外。
「紹揚,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先在家歇幾天。
等着栓柱兒和小鳳兒過了百歲兒,咱倆一起去營口把棒槌賣了,順道去金州、莊河等地,招攬一批人來,給咱開荒。
要不然,就指着咱倆,哪輩子能開出來上百畝地啊?」
這些日子,劉東山就在琢磨這事兒。
買現成的土地貴不說,關鍵是少,誰家好好兒的往外賣地啊?
那不都是日子過不下去了,不得已麼?
要想有大片的土地,那就得開荒。
貓耳山這邊荒地有的是,如今也不是以前了,想開荒的話,去官府少交點兒銀子,辦了手續,就可以光明正大開荒種地。
貓耳山這邊的土質很好,真就像人家說的那樣,撒把種子就長,荒地只要侍弄好了,產量也不低。
可就是一樣,開荒太費力了,一個人一秋天累得夠嗆,也未必能開出來多少。
劉東山和曲紹揚現如今手裏都有錢,少說不得置辦個上百畝地啊?
這要是全指着他倆開荒,累個半死也得好幾年。
這樣肯定不行,有那個工夫,他們幹啥掙不來錢啊,何必自討苦吃?
開荒的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僱人,雇那些剛闖關東過來的山東或者河北人。
這些人都是在老家混不下去了才出來的,到了關東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能幹什麼。
當木把對體格要求高,還十分危險。
進山放山挖參,危險性也很大,一個鬧不好就麻達在大山里走不出來了。
所以很多闖關東的人到了這邊,第一個選擇就是開荒種地。
可開荒種地也不是隨便就行的。
第一點就是,關東山的土地並不是真的無主之地。
東北的土地,分成「邊里」和「邊外」,以柳條邊為界,邊里為盛京轄區,屬於是滿人的地盤。
邊外為蒙古部族的封地,是滿清為了拉攏蒙古部族所賞的封地。
這些土地,沒有人來動的情況下,可能就這麼撂荒着,沒人管。
可只要有人開荒,立刻就會有人冒出來,說這是他們的地,不許動。
另一點,開荒面臨的不僅僅是應對荒地的主人,同時也得有一定家底兒。
最起碼得有鐵鎬一類的工具,還得有夠吃一年的糧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一百章 僱人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