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落,就見他往右歪了下腦袋,雙眼瞬間變得呆滯,甚至兩隻眸子的光都湊不到一起。
「他也覺得可以用西方風格……」
隨即,他又直起脖子,猛烈的拍着桌子,雙眼上翻,臉色漲紅的喊:「我五點得看Jeopardy!我五點得看Jeopardy!」
「……」
記者們不語,看他從一個平靜的孤獨者患者,完美的變成一個暴躁的孤獨者患者。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就像你面對的是一位真正的病人,而非一位演員。
那麼多心理學書籍和經典電影,褚青可不是白看的,其實他也不太懂,但能忽悠住就好。
「所以我演《盲井》的時候,我覺得這樣表現會更貼切,那我就去做,沒考慮什麼審美。」
他掃視全場,笑道:「至於能不能拿獎,抱歉,我也不知道。」
…………
「柏林用一分鐘的沉默向生命致敬。」
「平庸之惡,如血一般腥臭而又鮮活。」
「出人意料的題材,很不中國的中國電影。」
次日,有關《盲井》的報道霸佔了柏林的各大媒體。《銀幕》給出了不算低的分數,1個四星,5個三星,1個二星,在22部參賽作品裏排進了前八。
他們討論片子的意識,手法,內容和自己理解的政治含義,並且下意識忽略了李揚,將這部電影當作了男主角的個人秀。
尤其發佈會上那段關於表演的敘述:
「他覺得可以用東方風格……」
「他也覺得可以用西方風格……」
記者們半調侃半稱讚的寫道:「關於表演理論的研究,有數不清的嚴肅著作和經典實例,但對絕大部分人來講,他們仍然搞不懂什麼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什麼叫方法派,什麼叫情感代入。而褚先生用一種略顯憨傻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輕鬆自然,以及對表演的理解:它從未觸不可及,它就在我們身邊。」
「褚以他自己絕不承認的西方風格,帶來了一份完美的禮物。」
「令人顫慄的角色表現力,看到他在礦洞裏蹣跚而行,我的心臟都在抽搐。」
「我收回上次的預測,尼古拉斯凱奇、薩姆洛克維爾,你們恐怕要迎來一位最強勁的對手。」
……
而在眾多溢美之詞中,李揚卻感覺特苦逼,因為褚青一個人就幾乎蓋過了整部作品,不至於埋怨,但失落感肯定有的。
不過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導演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千萬不要去找你掌控不了的演員。
與之相反,元蕾卻很慶幸自己留了下來,方能見到柏林在此刻的沸騰,甚至可以不吝嗇的去期待,見證最終歷史的創造。
科斯里克也很慶幸,事先把《盲井》的放映次數排到了最高,才沒有讓那些排隊買票的觀眾往死里噴。
從14日晨到15日上午,這八場放映,場場爆滿。
其實受媒體影響,影迷關注的就兩點:
一是真實的井下拍攝。敢拿演員性命去拼的劇組,這個在全世界都很少見。
二是他們想見識見識,到底啥片子能讓全場沉默一分鐘。
當然了,有褒就有貶,可奇怪的是,西方群體多是讚揚,少數的東方觀眾卻不太感冒。
就像幾位留學德國的青年導演,和一位在柏林電視台工作的華人姑娘,他們看完了電影,紛紛表示:太刻意了!
為了黑暗而黑暗,為了絕望而絕望,全片的敘事手段非常低劣,幾個衝突節點銜接的十分生硬,毫無技巧可言。
不過呢,他們的觀點也沒什麼人重視,瞬間被淹沒。
轉眼,便到了2月16日,也就是第53屆柏林影展的閉幕式。(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三章 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