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招呼大家在阿姆斯特丹吃喝玩樂了好幾天自然是由蔡安國這個「官二代」、「富二代」請客了,誰讓他爹蔡德是人大代表、大豐食品公司總經理呢然後便準備採購貨物,返回東岸本土了。
其實說起來也挺尷尬的,那就是東岸人每次攜帶大批貨物來舊大陸,回去時卻總不知道該買些什麼好。甚至於,本土貿易部在制定計劃時都不知道該怎麼編寫購買商品的目錄,實在是雙方之間的貿易太不平衡啊發展了這麼多年,歐洲人對東岸商品的需求不見降低,但東岸對歐洲商品的需求卻在一天天降低,到了今日,這種不平衡的貿易也漸漸有了維繫不下去的時候,比如東岸人在奧斯曼被迫購買大量奴隸以平衡過於豐厚的貿易利潤,就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你總不能帶着一大船貴金屬回國吧,那樣也太傻了,而且荷蘭人也不太會允許這麼做,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在流失貴金屬。
不過好在這裏是阿姆斯特丹,全世界貨物匯集的地方,全歐洲60%的鹽、70%的穀物、90%的海產品,以及同樣佔據大部分份額的木材、焦油、桅杆、皮革、牲畜、鐵製品、銅、香料、絲綢、茶葉、瓷器等一大堆商品都在此進行貿易、交割,因此在這裏採購貨物,不但不貴,而且貨物種類繁多、數量充足,交貨速度也很快,令東岸人不至於那麼尷尬,因為總可以找到一些能夠塞滿船艙的貨物。
最終他們找到的貨物是一些瑞典銅(雖然是戰略物資,但因為是東岸人購買,荷蘭方面還是酌情放行了一部分)、波蘭鉛、奧斯曼石墨、硫磺、工藝品、日用手工製品、大牲口及其他一些零散貨物,雖然無法徹底裝滿船艙,但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剩下的那些艙位,他們打算返程時停靠在倫敦,在英格蘭人那裏採購一些夏爾挽馬、威爾斯錫礦及少量英國白煤,然後經佛得角群島橫渡大西洋,返回東岸本土。雖然在英、荷之間火藥味越來越濃的時刻,於阿姆斯特丹與倫敦之間來回折騰有些不夠穩妥,但東岸自身是中立國,英國佬應當還不敢隨意扣留君不見,那些來自瑞典、德意志、意大利的商船就在多佛爾海峽之間來回倒騰,也沒見英國人扣留他們的船隻啊,這個年代的英國人,可還沒自大到敢挑釁整個歐洲。
1665年4月15日,由17艘艦船組成的東岸船隊順利抵達了泰晤士河口,在經得英格蘭人同意後,他們得以進港休整、補給和貿易。港口內此時還停泊了大量來自其他國家的船隻,比如運輸葡萄酒和橄欖油葡萄牙船隻,比如運輸火腿、奶油、乾酪、絲織品的意大利商船,比如運輸穀物的西西里商船等等,總之數量還是相當不小的,似乎也預示了戰爭期間英國人對各類貨物的極大需求。
不過,在這些需求中,與聯合省所不同的是,這些商品對英格蘭人來說並不是一定需要的!簡單地說,英國人當然非常願意進口這些商品,但並不是沒有了他們就活不下去,畢竟英國自身的農業產量還成,只在有些年份才需要從外國進口穀物恰好最近幾年不需要,蓋因他們的收成相當不錯,國內有大量的糧食積儲另外肉類、鹹魚的產量也很多,足夠全國人民消費了。至不濟的話,他們也有愛爾蘭這個大個地方可供壓榨呢,怕毛!
但聯合省就不行了,布羅代爾曾經說其「自身糧食產出不足供應國民所需的百分之一」;再加上境內地下沒有任何礦藏,不似煤鐵鉛錫資源豐富的英格蘭(英格蘭一國此時的鋼鐵產量可能佔據了歐洲的大部分),因此這就註定了聯合省幾乎一切資源都必須從國外進口。故這個國家完全就是一個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只要英格蘭人敢於付出犧牲與他們鬥爭到底,那麼聯合省的失敗就是一定的!肯定的!只是不知道英國人有沒有這個決心罷了……
此時的泰晤士河兩岸仍然非常繁忙,運輸地中海、黎凡特(敘利亞一帶)貨物的商船絡繹不絕,往返美洲殖民地與本土之間的商船也非常多,這顯示了戰爭期間英格蘭的商業至少仍維持了一定規模的繁榮怎麼說呢,只能說他們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全境良港甚多,荷蘭人完全無法封鎖,但荷蘭船隻返回本土時卻不得不被英格蘭人攔截,以至於很多船隻不得不臨時聚集在法國,等待護航船隊抵達後才能集體返回;要麼就只有冒險繞過英倫三島,從設得蘭群島一帶迂迴,但這邊風浪太大,失事率極高,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