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曼帝國開闢新的財源,豐富他們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成了擺在東岸共和國貿易口官員們面前的難題——做生意做到東岸人這種地步,估計在17世紀這會的地球上,也是獨一份了吧。
而要改善奧斯曼人的財務狀況,除繼續與他們進行奴隸貿易(必須控制在一定規模內)之外,與他們深入進行已經運作多年的多瑙河貿易也是重中之重。這種貿易在多年前就為東岸貿易官員所提出,當時是作為黑海貿易三大支柱(即第聶伯河貿易、頓河貿易和多瑙河貿易)之一提出來的,奧斯曼官員起初不太重視,後來在東岸人的不斷活動之下取得了一些進展,許多通過多瑙河將商品輸往更上游地區的猶太商人都取得了不俗的利潤,這進一步刺激了後來人的加入,並終於被奧斯曼帝國官員所重視了起來。
他們開始協調多瑙河流經區域的眾多基督徒領主,並派駐官員開始監督、徵稅——這並意味着什麼壞事,收稅本身說明這件事已經被納入正軌——恰好這兩年摩爾達維亞的領主也因實力大損而向奧斯曼帝國蘇丹輸誠,因此多瑙河左岸的阻力也不復存在,這進一步拓寬了這條國際性河流的貿易潛力,使得比以往更多的東岸紡織品(主要是棉布、綢布、絹布)、藥品、軍資、金屬器具、書籍(定製書籍)、肥皂、純鹼乃至機械加工設備(數量比較少)等各類商品,被運到了更上游的地區,使得南海運輸公司賺足了利潤,這從哈吉港商站的財務報表上就能看得出來。
而這麼多商品——不僅僅包括東岸商品,事實上隨着多瑙河貿易的深入開拓,克里米亞汗國的一些商品也漸漸被賣到了上游,至於奧斯曼帝國,人家本來就有多瑙河貿易,只不過沒現在這麼繁榮而已——輸出到上游地區,作為交換,中上游地帶必然也有大量商品被輸送到下游,而其中還頗有一些是東岸所需要的,比如鉛、錫礦石,比如蜂蜜、乾果,比如有特色風味的酒類,比如一些配種需要的牲畜(豐富基因庫)等等,這無疑進一步刺激了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得多瑙河貿易有更加繁榮的趨勢。
當然了,雖然多瑙河貿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就規模來說,目前還遠沒有達到東岸人的預期,其可供開拓的潛力也相當之巨大。因此,在未來東岸駐奧斯曼、克里米亞的商務代表們,仍然將繼續努力,爭取將多瑙河貿易擴大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與進展不是很快的多瑙河貿易相比,第聶伯河貿易大概是東岸人黑海貿易三大支柱當中發展得最過於迅速的一個了。這條同樣由克里米亞、波蘭、俄羅斯分據的國際性河流,目前貿易額已經相當之高,俄羅斯境內的木材、魚、糧食、蜂蜜、葡萄酒,波蘭境內的礦石、牲畜、糧食,通過第聶伯河順流而下,進入到了克里米亞汗國境內匯集,然後通過禿花帖木兒港(即後世烏克蘭的赫爾松港,位於第聶伯河入海口,目前東岸人正幫汗國指導擴建其港口)輸往其他各處——其實主要是輸往意大利地區(當然奧斯曼帝國也會採購一些自己需要的商品),地峽人稠的亞平寧半島諸邦國對農產品極為渴求,來自rny托斯卡納、盧卡、帕爾馬、米蘭、那不勒斯的商人蜂擁而至,揮舞着支票本想要採購這些商品運回國內,因此此類貿易很快就發展了起來,與黑海北岸種植園內的小麥、向日葵、啤酒花、亞麻、水果等商品一起,通過奧斯曼帝國的運輸船運往安納托利亞或希臘的港口(奧斯曼帝國目前除東岸人和法國人之外,不允許他國商人的船隻進入黑海這個後花園),然後再轉運回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銷售,回籠資金。
不過,繁榮的第聶伯河貿易也不是沒有風險存在。事實上克里米亞、波蘭和俄羅斯三國之間(尤其是不讓人省心的俄羅斯人)每一次外交摩擦或邊境小衝突,都有可能導致第聶伯河貿易的中斷。對於這種狀況,其實東岸人也無能為力,因為他們還無法對俄羅斯和波蘭有效施加影響力,這只能靠這些東岸商品的代理商們去活動了,希望他們在通過第聶伯河貿易積累了資本後,能夠將自己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吧。
而如果說多瑙河貿易「一般」,第聶伯河貿易「不錯」的話,那麼三大支柱最後一項的頓河貿易簡直就可以說是「殘廢」了。這首先是源於頓河運輸條件較差,不如上述兩條河流;其次便是頓河下游入海口附近是奧斯曼的飛地領土,駐有奧斯曼帝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