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戎在皮囊氣質方面,自然絲毫不輸,大為加分,有些傲視同輩。
宋浩身旁一眾官員紛紛露出笑顏,出聲附會:
「歐陽縣令年紀輕輕,就做出如此功績,將一縣之地治理的齊齊整整,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吾觀之,見而忘俗……真乃英傑才俊。」
看見滿庭讚譽的風向,自江州屁顛趕來陪同的俞司功,眼底浮現了一絲猶豫不決。
他湊過身去,小聲道:
「宋大人,這是江州王大人給歐陽縣令寫的考狀,上官托小人交給您。」
俞司功從袖中默默掏出一卷文書,遞至宋浩手邊。
所謂考狀,其實也是決定官員升遷的例行流程,是地方各州的長官考定下屬官吏,給每人寫的一份評價。
眾人聞言,目光皆落在了這份王刺史給歐陽良翰寫的『考狀』上。
「哦?王大人倒是有心了。」
宋浩偏臉瞧了眼訕笑的俞司功,輕輕點頭,接過考狀。
這位中年京官垂目瀏覽了會兒,面色自若,把考狀收入袖中,轉過頭,繼續與歐陽戎一答一問。
低頭的俞司功眼睛上翻,小心翼翼瞅見宋浩與人談笑不變,似是毫無影響……
大堂內,其他陪同官吏也察覺到這一點,但都默契不問,場上氣氛繼續。
面對場上隱隱的暗流涌動,歐陽戎置若罔聞,禮貌微笑,轉頭看向俞司功的眼神善意平和,後者訕然點頭回應。
一番考察詢問後,宋浩隱隱少了些此前的嚴肅,臉上多了些洽然笑容。
似是問的差不多了,這位天官特遣的敕使,終於打開了手中的錦折,也是今日全場眾人關注的焦點。
其實,對於身旁這位俞司功、還有背後那位遞來『考狀』的王刺史的心思意圖,宋浩心裏一清二楚。
可這番前來,他只是簡單走個過場而已,順便提前結個善緣。
真當他是來當場考核決定的啊?雖然名義上是如此,也需要過來完善最後一道流程。
但是,在神都政事堂的文昌台下傳天官一紙敕文後,面前這位原本小小的七品龍城縣令的升遷命運,已經不歸天官管了。
是有貴人啊。
不過城外那一座巍巍壯觀、聞所未聞的折翼渠……也說不得是自助,還是貴人助。
或者說,在仍舊保留門閥貴族政治傳統的大周朝,想往上走,二者都是必不可少。
至於說,這位貴人是誰,是大周朝某種意義上最大的貴人,衛氏女帝,還是政事堂的朱紫相公,那就暫時不得而知了。
宋浩表情沉穩,垂目瀏覽,少頃,抬頭忽問:
「歐陽縣令年歲幾何?」
「過了十月,便是二十有一。」歐陽戎如實答。
「才剛剛弱冠嗎……」
宋浩嘆息一聲,手掌合起錦折,手指了指歐陽戎,朝左右同僚們道:
「弱冠之齡的御史台侍御史,應當是本朝最年輕了!」
全場登時譁然。
哪怕是早就隱隱猜到這位治水有功、聲跡遠揚的年輕縣令,這次可能是要升官加爵的陪行官員們,此刻亦是臉色驚愕。
御史台,侍御史!
且不說升官換職,從窮鄉僻壤升回了京城。
單單說這御史,乃屬清流,在京官之中也是清貴至極的好去處。
而侍御史,更是從六品。
御史台類似於歐陽戎前世的紀委,掌握監督百官、整肅綱紀之權。
首官為御史大夫,副貳乃御史中丞。
其下,設立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
其中,地位隱隱最高的是台院,台院置侍御史四人,官職為從六品下。
職責是掌糾正,舉百官,推鞫獄訟。
這四位侍御史,算是御史大夫與御史中丞之下,地位最高的御史官職,自主檢察之權極大。
自七品地方縣令,榮升六品京官御史。
這一步,實打實的平步青雲。
縣衙公堂內外,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