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老實一點的美國水手,他們就連蒙帶騙。
而對於那些不老實的,就掏出皇家海軍不傳之秘『九尾鞭』,強行注入『納爾遜精神』,身體力行的向他們傳授:什麼叫做『逢敵必戰,英格蘭』。
如果皇家海軍只是在國內港口這麼幹也便罷了,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強征美國水手的地點還包括了大西洋和中國廣州。
美國政府和駐華代表對這種行為表示強烈抗議,他們高呼這是對美國主權和公民權利的侵犯。
但皇家海軍當然不會搭理什麼外交抗議,而當美國佬發現英國外交部對抗議已讀不回後,還氣的跑到了衙門告狀,希望兩廣總督能夠出面主持公道。
一筆寫不出兩個日耳曼,皇家海軍的徵兵手段不光彩,普魯士陸軍的徵兵方法同樣擺不到枱面上。
只不過由於普魯士人的勢力範圍太小,所以他們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埋伏在邊境綁架外國青壯。
施耐德提到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當年還搞了一個巨人衛隊,這支普魯士最精銳的部隊全部由身高六英尺以上的青年兵組成。
在社交宴會上,德意志其他王公貴族都在炫耀自己擁有多少財富土地、擁有多少漂亮姑娘,而腓特烈·威廉一世則會顯擺他有2500個身高一米八三以上的小伙子。只要有了這些小伙子,財富土地完全不在話下,漂亮的姑娘們也會跟着跑到普魯士來的。
為了得到這些小伙子,他不用盡了威逼利誘的種種手段,在必要的情況下他甚至會通過外交渠道對附近邦國施壓,要求他們給普魯士上供國內最出挑的小伙兒。
如果有必要的話,腓特烈·威廉一世為了搶人,甚至不介意發動一場18世紀的特洛伊戰爭。
希臘人的特洛伊戰爭是為了搶回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而普魯士人的特洛伊戰爭則是為了搶回世界上最高最強壯的男人。
不過,雖然亞瑟對普魯士已經事先有了一些了解了。
施耐德也早就給他打了預防針:「千萬不要對德意志的容克地主抱有任何期待,更不要指望他們有任何紳士涵養,他們和來自倫敦、巴黎的貴族簡直不能算是同一種生物。亞瑟,我這話可沒有誇張,如果你見過我父親、我爺爺和我外公,那你就知道我說的一點都不誇張。」
亞瑟也是從施耐德口中才了解到,其實『容克』這個詞只代表了普魯士等北方邦國的土地貴族,甚至,他們都不應該被稱呼為貴族,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只是名字里有『馮』,但卻連個正式的貴族頭銜都沒有。
這些人與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富裕貴族不同,他們生活在沿途風景一般的貧瘠的環境裏,過着不算很富裕也不算特別貧窮的生活。如果是在不列顛,這群人會被稱為鄉紳階層。
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與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富裕城市裏的貴族市民相去甚遠。與倫敦巴黎相比,那簡直就像不是一個世界的。
而且,因為經濟條件較差,所以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也不想接受太好的教育,因為有沒有文化都不影響他們當兵。
因此,如果沒仗打的話,容克們就既沒有機會也沒有興趣見識外面廣闊的精彩世界。
所以,在德意志,容克地主常常和沒文化、見識短聯繫在一起。
按照施耐德的話來說,那就是:「他們一般沒有受過教育,文不成句,詞不達意,甚至說話也不連貫,就像是有口吃。他們只會把名詞和名詞化的詞連在一起亂說出來,最後再加上一個驚嘆號作為結尾。」
亞瑟起初以為這不過是施耐德的刻板印象,但自從在路邊的小旅館吃了幾次飯以後,他才發現這全是真的。
那種一張口便知道沒上過幾年學的氣質,還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隱藏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容克們的沒文化,所以普魯士才會狠下心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強迫這幫人無論如何也得去讀幾年書。
負責主持教育改革的普魯士大臣施泰因男爵就曾經對這種現象發出過尖銳批評。
「容克貴族是普魯士的累贅,因為他們人數太多、大多貧窮,對官職、薪俸、特權和形形色色的優待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