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的還是孔孟之道,治國之策,其中便是少不了立志展抱負。
自己雖覺得難,但這些都是他們平日所學,不一定就難了!
自己是肯定寫不出來的,可不寫也不行,所以又在腦中開始過濾起有關於志向抱負的詩來。
為啥要比詩詞?要是開展了作文比賽,自己絕對輕輕鬆鬆拿大獎,還保證不作弊!
唐詩宋詞中有關於抱負,志向的詩詞太多,但最令莫紫菀喜歡的還是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僵臥孤村不起,但卻毫不為自己的處境感到哀傷,反而心繫國家,想要繼續為國戍守邊疆。
在這樣孤獨,寂寞,窘迫中還心繫國家安危,置自己生死於身外,一心只想為國出力,收復國土,報效家國。
這樣的詩抄襲是不敢的,不但不敢,就是連模仿都不敢,一連想了好多都不敢下手!
想到最後也不往古詩詞裏想了,網絡里的高人從來都不少,思想一放開,合適之選馬上如滔滔江水一樣滾滾而來。
挑挑選選後選了一則宋朝的諺語。默念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肯定不能直接這樣寫,可以不押韻,也可以有其他問題,但至少也要湊夠二十字吧,不然馬上露出馬腳來。
不過這可難不倒她,不大一會就想好了要怎麼改,加動詞在中間不就行了。
錢怎麼來?掙來的,可不能寫一日掙一錢吧!且諺語的意思也主要是體現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鍥而不捨的精神。所以這錢應當是一日攢一錢,千日的積累,積少成多後便成了千日積千錢。
前兩句想好了後於是下筆就開始刷刷地寫了下來,接着再是後兩句,有了前兩句的例子在,後兩句也有了方向,略一想便寫下了繩鋸可木斷,水滴能石穿。
寫完後,再連貫地把改來的自己算着詩的詩默讀了一遍:一日攢一錢,千日積千錢,繩鋸可木斷,水滴能石穿。
雖然不押韻,也不工整,但讀起來也還順口,所以也就將就了!自己也就不為難自己,不和在座的正正經經,規規矩矩學了許多的學子們去比了!
要說他們問起來為什麼前後寫的詩差距這麼大?自己都想好了要怎麼解釋,都是聽爺爺說起的,爺爺販賣山貨的時候遇到天黑去別人家借宿時就會想我和奶奶,怕奶奶身子不好照顧不好我!
冬天裏的時候,山上的樹木光禿禿的,一隻鳥都找不到,村里人怕冷,好多都不出門,可是我們家沒多的吃的,還欠了債,也買不起肉,爺爺就去河裏給我抓魚,可是太冷了不敢下水,怕凍壞了更沒法養我,就學着人家去河裏釣魚,本來想寫獨釣寒江魚的,可寫了魚就沒雪了,反正我爺爺也沒掉到魚,倒是魚竿上,身上落了一層雪,像是在釣雪一樣。
莫紫菀甚至還想着在解釋的時候流幾滴淚,一定要說得真情實意,讓人聞之落淚的那種!
有了缺吃少穿的經歷,這攢錢的詩也就來得理所當然了,再說了窮人家裏的錢財本來就來之不易,都是一文一文地攢來的,後面兩句也能說得通,誰家還沒拿個水滴石穿來教導人?
想好了說詞後,大家也都寫好了,繼續上交後略坐休息便開始了下一輪。
這一次,梁守行倒是沒先翻找,忍着好奇先把上面的一份給做了評分後再往下翻去,杜義放的好,第二份就是莫紫菀的。
一下看去,以為自己看錯了名字,又看向署名處,清清楚楚地寫着莫紫菀,這才又看向詩。
一抹疑問爬上了心頭,怎麼差距這麼大?
兩人又看向莫紫菀,見她神情和前兩輪並無什麼不同,兩人的眉頭更皺得緊了。
坐在梁守行另側的馮盛榮一直就注意着祝玄和梁守行兩人,兩人一直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且這次梁守行沒再遮着莫紫菀的詩,倒是讓馮盛榮看了個清楚。
看過這個所謂的「詩」後,梁守行的臉上立馬露出了譏諷來,「這叫什麼詩?口頭禪都拿來湊數,前面寫的不會是抄的吧!」
馮盛榮能此想,也能理解,確實一個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