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認為再奪權就已經是如同雞肋一般了,就算司馬懿能夠奪權成功,也不過就是替司馬炎擦屁股,收拾眼下的這個爛攤子而已。
而且司馬懿本人,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取勝的辦法,實在是雙方的實力差距過大,非人力所能回天地。
就算司馬懿硬頂上來,最終也多半是會落得一個累死的下場,就跟「昔日」里硬挺着北伐的諸葛亮一樣。
所以司馬懿在最後一次,嘗試在鍾神秀、曹操、劉備、孫權他們四人,第一次會盟之時發動突襲,引他們四家內鬥未果之後。
其實司馬懿就已經放棄了當初那個想要找機會奪權的計劃了,只打算要繼續躺平下去,等到司馬炎撐不住了。
冀州城被攻破的那一天,司馬懿再發動自己所豢養的這三千死士,趁着那個局勢最混亂的時候,從冀州城殺出去脫身。
可是誰想到前幾日天象異變,司馬懿也是有夜觀星象之能的,頂多也就比諸葛亮弱一點,所以司馬懿很快就也知道了天下將要有變。
再這麼繼續躺平地拖下去,『成吉思汗』鐵木真都要南下打到冀州城來了,到時候司馬懿還能往哪裏跑啊?
難不成去投降去投降『成吉思汗』鐵木真啊?先不說人家蒙古大汗要不要他,他司馬懿也丟不起這個臉啊。
所以司馬懿在反覆斟酌之下,才想出來了這麼一個辦法,先抓緊時間結束冀州城眼下的戰局。
最大限度地保留冀州城的元氣,如此一來日後才能夠有機會抵禦住北方『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南下入侵。
而想要快速結束冀州城這裏的戰局,那就必須要讓某一方認輸投降才行了,樂國、曹魏、蜀漢、東吳他們那邊。
司馬懿肯定是控制不了了,而且對方現在也已經是勝券在握了,這腦袋得挨多少驢踢,才能讓司馬懿給說的認輸退兵啊。
那麼司馬懿也就只能朝着司馬炎使勁了,正好司馬懿針對司馬炎,也早就已經有了準備和預案了。
可以說是一對付一個準,要不然時遷、燕青、樂和等人,怎麼能那麼容易就在冀州城內發動起義呢。
正是因為有司馬懿的暗中相助啊,或者也可以說司馬懿和樂國的謀士們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如此一來司馬懿才能順順利利的引走冀州皇城之中的大部分守衛,成功地殺到司馬炎面前奪權。
至於向誰投降的問題,那對於司馬懿來說就更好解決了,曹操、劉備、孫權,那基本上都可以算是他們司馬家的苦主。
司馬懿要是向他們三家投降了,那還不是自尋死路嗎,就算他們要以司馬家作為日後其他投降派的榜樣,不害他們司馬家一族人的性命。
那恐怕日後他們司馬家一族,也沒有任何的政治前途可言了,改變不了日後發生的任何事情。
等到『成吉思汗』鐵木真一南下,照樣還是逃脫不了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那他司馬懿這是圖什麼呢?
死在誰的手裏不是死,還不如現在就負隅頑抗從容赴死呢,所以現在擺在司馬懿面前的也就只剩下一條路了。
那就是向樂國的國君鍾神秀投降,也正好這個樂國的國君鍾神秀,目前也是樂國、曹魏、蜀漢、東吳。
他們這四國諸侯勢力聯盟中最強大的那一個,而且跟他們晉國司馬家在過去,還沒有任何的恩怨瓜葛。
眼下對方之所以要來攻打冀州城,也只不過是源於之前的一點小摩擦而已,但本質上其實就是對方饞冀州城了。
如此一來只要司馬懿能夠把冀州城獻給這個鐘神秀,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樂國國君鍾神秀的需求。
不是一定就非得要他們司馬家一族的性命,不像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個,冀州城他們想要。
他們司馬家一族的性命,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個一樣也想要,那司馬懿該怎麼選就不用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