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玄德當主公正文卷第三百四十章老江湖們盯上劉儉說這話的人乃是朝中現任的太僕王允。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身為太原王氏中的佼佼者,王允在并州當地的豪門中着實是極有名氣。
他在入朝為官之間,也曾在各州軍擔任要職,由於太原王氏乃是累世官門,因此,王允在各地一直都很受重用,似一州方伯的位置,他也曾坐過。
其實很多人對於王允有一個誤解,以為他是一個善用陰謀詭計,愛在背地裏暗算人的詭詐儒士。
這話雖然也沒錯,但事實上,相比於善於謀劃的儒士而言,王允其實更偏向於武官。
他出身於并州太原,自幼就生長在兵荒馬亂之州。
而并州的豪右貴胄子弟自古以來就從沒有一個是不善於武事與軍事的。
這就是好比是一個生在漁夫家的兒子,基本就沒有不會水的道理一樣。
王允先前在黃巾之戰中,就隨同皇甫嵩一同征戰,雖不能說是大殺四方,但也算是建立了不少功勳。
戰鬥過程中,王允親自披掛上陣,大顯身手,臨陣斬殺了不少的黃巾軍士卒。
之後,在皇甫嵩受降黃巾起義軍,並築京觀之時,王允也在。
據說,當時王允並沒有規勸皇甫嵩的殺戮之行,反而是從旁積極的促成皇甫嵩做成這件事。
身為一個在并州之地長大的望族人物,王允做事從來不幼稚,而且還非常的兇狠。
自小多看所聞所遇到的事件,將他打造成了一個堅毅不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人。
像他這種人,遇到事情最是理智,也最是鐵血無情。
除了并州人的鐵石心腸之外,王允的思緒之深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
舉個例子,在討伐黃巾之後,王允當時曾做了一件讓天下人矚目的大事。
受降黃巾的過程中,細心的王允從農民軍中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張讓的賓客所寫的書信,信中涉及了一些與黃巾軍有關的內容。
具體內容是什麼已不可考,反正就是指向張讓勾結黃巾的。
這封書信既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是假的。
這個情況和劉儉當初從張角那裏搜索到了各地望族與黃巾私通的書信一樣。
不過劉儉與王允不同的是,劉儉能忍,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將書信拿出來。
王允則沒有憋住。
他直接將此事寫成奏摺,上奏給了皇帝。
而劉宏的處置結果,其實也不用多猜。
皇帝自然是放過了張讓。
其實也不是皇帝偏向,這事打眼瞅就有問題。
朝中的公卿宦官,多了!加起來幾百人那算少說。
當中與黃巾賊有所勾連之人,怕是不知凡幾。
咋就偏這麼巧,就能把張讓抓出來?其他人一個沒沾着?
你哪怕連帶着多抓出幾個,在皇帝面前也算交差。
可偏偏就抓出張讓一個!?
受降幾十萬黃巾軍,就搜出了張讓勾結黃巾的一封信。
其他人都干
要是真有這本事,現在也就不至於在施捨偷襲。
這不是真把皇帝當二哈了!
其實,王允心中肯定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依舊堅持上奏!
而且,張讓脫罪後,對王允心懷忿恨,一心想伺機打擊報復王允,不多久就張讓終於找到一個藉口,將王允逮捕下獄。
不過,偏偏有人能保王允出來。
那個人就是楊賜。
就地緣來看,弘農楊氏和太原王氏相距不遠,且都多少有些遠離關東的士族中心群體,但偏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