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長安城內都在傳聞此事。
孔穎達又道「晉王殿下能與大儒之流走得近,是好事。」
李治嘆道「怎麼聽着像是一件壞事。」
談到了張玄弼又想到張柬之,;李治一手撐着下巴道「還請孔穎達老夫子,讓張柬之入學國子監。」
「張柬之?」孔穎達撫須道「老夫看過他的策論,滿口誇誇其談,不着實際。」
孔穎達老夫子也是科舉的閱卷人。
李治不知道那傢伙到底在考卷上寫了什麼策論,又道「他現在弘文館讀書。」
「本來國子監的名額就不多,既然晉王殿下答應了此事,若不辦好恐又會被張玄弼這等大儒名流拿出來說笑。」
「嗯。」孔穎達撫須沉吟道「那就請晉王殿下將自己的名額讓出來給張柬之。」
李治欲言又止,心中一橫還是答應了這件事。
拿着國子監的文書交到張柬之的手中,李治叮囑道「這一次要是科舉再落第的話……」
「某家去西征軍。」張柬之信心百倍,「既不能入仕就入行,某家熟讀兵書,統兵三萬不在話下。」
李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可真是天賦異稟。」
身邊有個痴迷讀書的李慎,又有個天賦異稟的張柬之,再有一個整日與不良人為伍的狄仁傑。
李治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疲憊,好想回驪山。
關中紛紛擾擾,長安城十二縣很忙碌,驪山要建設兩千畝的書院,這件事至今沒有着落,有許多人認為驪山野心太大,這件事多半又會無疾而終。
李承乾雖是太子,他來到高陵縣之後,開始與這位縣丞一起做事,與縣丞一起修繕溝渠,一起用飯,與鄉民暢談。
太子離開東宮有一個月了,陛下也沒有將其召回的意思。
趙節與紇干承基兩個東宮右率的統領看着當今太子吃力地扛起一個麻袋,腳步緩緩移動,兩人心中同情之。
太子殿下親耕農事,很是感動人。
趙節暫且放下了對紇干承基的成見,低聲道「你說陛下還會不會召殿下回去。」
紇干承基依着一棵樹而立,回道「陛下對太子殿下是寄予厚望的,不用太久就會召太子回去。」
「是不是太子殿下做錯事了,才會被罰到這縣裏來?」
「端是不會,這些年太子一直嚴於律己。」
于志寧是東宮右庶,自從太子從東宮搬到了這裏來,他也跟着來了。
與趙節,紇干承基等人不同,于志寧是文官,早年前又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深受陛下器重。
據說此人很快就要升遷中書侍郎,是個默默無聞做事的人。
來到高陵縣之後,于志寧開始安排村子裏的治理,他治理得頗有成效。
東宮眾人對于志寧很是信服。
于志寧對倆人道「你們不該在這裏議論太子。」
趙節笑着回道「卑職這就去安排護衛。」
紇干承基知道得罪不起于志寧,也悻悻離開。
高陵縣還要再開一個肥皂作坊,現在肥皂的秘方不值幾個錢,因現在的肥皂很便宜,一塊肥皂只要十錢。
只要當地縣丞允許,各縣都可以開闢肥皂作坊。
李承乾將麻袋堆放起來,他坐下來歇息,擦着汗水道「肥皂在關中不值錢,可運送到關外價值可以翻幾倍。」
于志寧回道「殿下,肥皂運送到河西走廊需要幾日?」
李承乾回道「半月。」
于志寧又道「那麼運送到河西走廊需要多少本錢?」
「如果是一個人運送的話,只需要帶足乾糧。」
「一個人能夠運送多少肥皂。」
「隨身攜帶十餘塊足矣。」李承乾思量道「有馬車就能夠運送更多,在長安城購置馬車,就算是別人淘換下來最差的,算上馬匹至少要三百錢。」
「嗯,若是要運送上千塊肥皂呢?」
李承乾回道「需要十數駕馬車,人手也更多,更需要護衛,如此一來花費更多,於侍郎是說關外的肥皂貴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