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土生玉器,皆示意有王者出矣今明公東平巴郡、南盪叟夷,現下又是驅逐張魯,還漢中一片清明,非命世之主豈有這樣的文武才幹。」
「如今宇內大亂,朝廷不振,民心不知所歸,正是明公大展宏圖之時還請明公進位漢中王,以順民意,以俘民望,使天下之民知有所歸也。」
此言既出,滿座皆驚。
主簿黃權微微皺眉,李休一介降人,竟然敢跳出來勸進,當然黃權並不反對劉璋稱王,但是他對劉璋稱王的時機覺得需要仔細商榷一下,眼下劉璋不過據有蜀地,貿貿然稱王的話,只怕是會引來天下群雄的忌憚,到時候舉止都會為群雄所關注,想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人使絆子。
不可!!!
吳懿伸出手摩痧着下巴的短須,感受着一股子舒爽的觸覺,同時一雙眸子放在了殿中的李休身上,劉璋作為他的明公,要是更進一步的話,他自是也可以跟着進一步,這是一件好事,只要劉璋點頭的話,不過現下吳懿還不知道劉璋的心思,他打算看下形勢再說。
觀望!!!
甘寧面露喜色,他對李休的提議覺得很是贊同,沒有比劉璋更適合稱王的人了,劉璋既是宗室,又是重臣,加上蕩平南中叟夷,克定漢中米賊,大力維護了漢家的榮望,尊獎王室,這樣的人不稱王,那是說不過去的。
當是如此!!!
兵曹彭羕目眥欲裂,他瞪圓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李休,上下牙齒咬合,像是要把李休生吞活剝了一樣,心中是破口大罵:『豎子,竟是搶了乃公的話。』
對於勸進劉璋一事,彭羕也是早有想法,只是劉璋那裏沒有透露出一點風聲,看上去劉璋沒有這個念頭,他也就不太好貿貿然勸進劉璋晉升王位,怕遭了劉璋的嫌惡,以為他是幸進的小人。
可是彭羕沒有想到,李休一個新降之人,剛剛改換門庭的叛徒,竟是大大咧咧的進言劉璋,勸進劉璋進位漢中王。方才他見李休談吐,也沒有見得李休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李休竟是如此的勇敢,以一介叛徒的身份勸進。
怎麼敢的!!!
『漢中王。』軍議校尉法正喃喃着這三個字,他對李休勸進一事沒有什麼意見,他的關注點全在漢中王三個字上,昔日高皇帝劉邦曾經擔任過漢王,劉璋雖然現下據有漢中,但若是稱漢王的話,未免太過招搖了,含義也太過明顯了。
而漢中王一詞卻是恰到好處,法正眉眼一亮,漢中王非是漢王,就不會過於明顯和招搖,但漢中王又是如同漢王,寓意劉璋會做出同高皇帝一般的事業。
妙啊!!!
此外的楊懷、徐猛、襲肅、陰溥等武將,均是面露喜色,點頭稱是,孟達和楊帛二人,和李休同為新降之人,被李休的話一驚,而後自覺是個機會的二人,立即出席道:「明公,還請進位漢中王,以順民意。」
這是一股浪潮,緊接着很多人出席向着劉璋勸進,有文臣如彭羕、法正等人,也有武將如甘寧、楊懷等人,不過也有慎重的如吳懿一樣的人,還坐於席間未曾出席。
吳懿低下眉目,眼睛卻是瞟向上首的劉璋,他見劉璋面色淡然,看不出是怒是喜,思慮片刻後吳懿覺得還是出席為好,雖是猜不出劉璋的想法,但是出席的文武有一大批人,已經隱隱約約有一股勢頭了,加之劉璋或許會記掛上不出來勸進的人,他自認自家做為臣子,態度還是要擺出來。
吳懿準備出席,黃權亦是準備要出席,不過他並不是要勸進,而是準備進諫言,讓劉璋不要為王位所惑,這個時候做出稱王的事情來,他認為劉璋若是此時稱王,一來招致天下群雄嫌惡,二來劉璋不過據有蜀地,實力還有所不足。
不過就在吳懿和黃權起身的時候,劉璋終是對下面的勸進浪潮做出了回應:「諸君請先入座。」
只一聲不高不低的話,卻是聽在了一眾文武的耳中,並刺入了他們的心中,一眾文武紛紛起身,各自回到各自的席位,黃權和吳懿也是停止了起身的動作,重新安然坐好。
待一眾文武坐定後,劉璋緩緩開口:「自董卓造逆以來,朝綱不振,宇內大亂,而董卓之後,又有李榷郭汜等賊禍亂天下,至於今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去年我父兄同涼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