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八這一天,大雪還沒有停滯的跡象。
劉煥代表着皇室的身份,今日一早準備出未央宮賑災。
陳阿嬌一早就給劉煥準備了雞湯,她此時也顯得很是激動。
這件事自然是她安排劉煥去爭取的,能代表漢武帝和大漢朝廷外出賑災,這本身就是一場政治上的勝利。
提升了劉煥在外廷官吏中的威望!
劉煥是漢武帝的長子,想繼承皇儲位置,外廷的文官有一部分話語權。
這次代表漢武帝去賑災,更能讓外廷文官們看到不一樣的政治信息。
長安郊外。
劉煥此時正在雪中組織人手賑災,他身邊拱衛着許多禁軍和官吏,此時也穿上蟒袍,站在那裏便是一種強烈的信號,讓百姓們知道大漢皇室心繫着他們。
百姓們排起長龍隊伍在領取災糧。
中午時分,劉煥已經換了常服,帶着兩三名官吏在周圍巡查災民。
「將軍,那邊有人在賑災。」
長安郊外的官道上,衛寧和趙策騎着馬匹朝長安的方向行進。
他在長安的酒鋪賺了不少錢,這次去長安,是打算用一筆錢購置點糧食,也替整個關中百姓出一份綿薄之力。
富貴後饋贈社會,儘自己一點力量,也算問心無愧了。
衛寧看到郊外的賑災隊伍,欣賞的點點頭道:「袍澤有難,善人居多。」
衛寧路過賑災隊伍時,似乎看到了什麼,便翻身下馬。
劉煥也注意到了衛寧,看對方穿着打扮非富即貴,便沖衛寧點點頭。
其實雙方在霸陵的時候有過一面之緣,只是雙方那時都沒關注對方的長相,所以此時才互相不認識。
衛寧也回以點頭,不過他還是忍不住出言提醒道:「閣下心善,在下佩服。」
「不過這粥水實在太稠,閣下不妨將粥水多多稀釋一些。」
這是衛寧下馬的原因所在。
他注意到劉煥賑災的粥水,實在太稠了,說粥中立着都不為過。
沒有這樣賑災的。
這一定是哪家從未接觸過世事的公子,才會以這樣的方式賑災。
即便家中再有錢財和糧食,這樣賑災都撐不住幾天,沒有任何意義,白白浪費糧食,最後說不得還會吃力不討好。
第一天你賑災的粥水如此稠,後面若你沒有糧食了,你將粥水漸漸減少,百姓不會感恩你前面的所做作為,他們只會記住你後面稀釋的粥水,認為你前期賑災都是假仁假義。
人性便是如此。
同樣是賑災,劉煥和定襄郡的秦川太守水平差距就太大了。
他身邊的這群人難道不知提醒這位不諳世事的公子嗎?
衛寧是為對方着想。
但他卻不知道什麼話觸動了劉煥的神經,劉煥蔑視的大呼道:「放肆!」
「我本以為你也是心繫天下百姓之輩,沒想到汝心如此歹毒!」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反之則眾星離之。汝此言乃離心離德之舉!若吾將稠粥稀釋給百姓吃,那算什麼積德行善,若假仁假義賑災,與不賑又有何區別?」
他的聲音很大,立刻引起百姓的注意,百姓們看待衛寧的目光有些不善,畢竟衛寧提出的建議對百姓不利。
衛寧鬧了一個大紅臉。
本好心好意提醒,卻沒想到會讓對方如此激動。
這年輕人,是個書呆子。
衛寧心中如此評價,情商不高,智商堪憂,對事務的認知如同一張白紙,一切都存在理想化的設想中。
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要真一切都按照書中去治理,那天下早就大亂了。
這些道理,衛寧也沒必要去和對方說。
他搖搖頭,便不理會他,翻身上馬,繼續前行。
復行數千步,但見一處郊外房屋,一名禁軍踏雪騎馬而來,攔住衛寧。
「衛大庶長,陛下有請。」
衛寧:「啊?」
這荒郊野外的,漢武帝怎麼也在這裏
112、好好和衛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