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將德意聯軍東線部隊壓迫至沿海一帶,配合海軍予以殲滅。
這個計劃並不是蒙哥馬利原創,而是前尼羅河集團軍總司令韋唯爾在任期間制定的。
韋唯爾制定這個計劃的時候,北非英軍和德意聯軍的實力差距太大,韋唯爾空制定出計劃,卻無力付諸實施,結果讓蒙哥馬利撿了便宜。
蒙哥馬利也是很謹慎的,在戰役發起前通過部隊偽裝和錯誤情報,使德軍對英軍的進攻方向和戰役發起時間做出了錯誤判斷。
9月13號,在這個西方人普遍認為不吉利的日子裏,北非英軍向德意聯軍發起進攻。
德國人的情報工作雖然並不好,隆美爾還是做出了正確的佈置,德意聯軍採取縱深梯次配置,依託支撐點式環形防禦,和大面積布雷相結合的堅固防線,阻滯和粉碎英軍進攻。
這個戰術是有效的,蒙哥馬利在之前雖然派出飛機對德軍陣地進行了三天的轟炸,戰役發起前又進行了半個小時的炮擊,不過英軍在突破了德意聯軍的前沿陣地之後,進攻速度就開始放慢,整整一夜都沒有擊穿德軍防線。
隆美爾確實很過分,安排在第一線防禦的部隊全部都是意大利人,德軍部署在縱深陣地。
意大利軍隊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有問題,隆美爾為了增強德軍部隊的實力,將德意聯軍所有坦克都集中配備給德軍部隊,油料也被集中起來,意大利軍隊裝備的軍車,甚至都因為缺少油料無法啟動。
對於隆美爾來說,意大利人唯一的作用是警戒,提醒德軍即將遭到英軍的進攻。
蒙哥馬利手下的坦克雖然數量更多,隆美爾手下的反坦克炮也不少,而且蒙哥馬利對於裝甲部隊的使用有問題,不能發揮出裝甲部隊的全部戰鬥力,這就讓進攻英軍步履維艱。
不同環境下,裝甲部隊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樣的。
俄羅斯戰場那種殘酷的城市攻防戰,裝甲部隊必須和步兵互相配合,才能保證裝甲部隊不會遭到無謂損失。
北非這邊是沙漠戈壁,坦克手油門一腳踩到底可以隨便飈,伴隨步兵也就失去意義,嚴重拖累裝甲部隊的攻擊速度,繼而影響到英軍部隊的攻擊效果。
這要是換一個對裝甲部隊理解更深的將軍,放棄步坦協同,把所有坦克集中起來重點突破,雖然會遭到一定損時,但肯定可以攻破德軍陣地。
戰術頑固不化的結果很嚴重,整整四天,英軍都沒能攻破德軍陣地,僅僅向前推進7英里。
這當然也和第八集團軍的配置有很大關係。
第八集團軍人數雖然多,大部分部隊都是英印部隊,這就決定了第八集團軍的上限不高。
武器裝備再先進,也得看使用武器裝備的人是什麼人。
戰役發起之後,第八集團軍右翼的澳大利亞第9師進展順利,順利突破前沿陣地後,接下來是德軍佈置的雷區。
負責排雷工作的印度第四師。
眾所周知,排雷是個辛苦活,危險不說還沒多大功勞,其他部隊報戰功都是俘虜殲滅多少多少敵人,擊毀多少多少坦克,繳獲多少多少物資。
負責排雷的部隊是排了多少多少顆雷——
我看你就像個地雷。
和狂飆猛進的澳大利亞部隊相比,印度第四師排雷的進度就像是蝸牛在蠕動。
德國人也過分,雷區的縱深超出預料。
第四師的工作也不徹底,在一塊被第四師宣佈安全的區域,一輛新西蘭軍隊的汽車被地雷炸毀,車上的三名軍人全部死亡,這件事甚至引發了兩支軍隊的口水戰。
新西蘭人怪印度人工作不負責,地雷還沒有排乾淨就宣稱是安全區域,這簡直就是謀殺。
第四師的士兵是印度人,軍官都是英國人,英國人也擅長甩鍋,把責任甩給狡猾的德國人,又抱怨排雷的工作太繁重,沒有適合的工具,部隊官兵對於排雷工作的牴觸很高等等。
口水歸口水,部隊的進攻不能停。
左翼的印度第11師在進攻魯韋薩特嶺的時候,遭到德軍頑強狙擊,部隊損失慘重,在損失達到百分之五的時候,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