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歸營的代表性日程,適當慰問。」
「到時候是我一個人參觀的形式,還是有人引導的陪同形式,還是別的?」
「會安排三個班走流程,食堂宿舍訓練場出勤是一個班,戰甲維護基地和醫療設施是一個班,歸營是一個班,您需要在他們正常活動的時候旁觀,作為觀眾視角。」
李儉琢磨了一下,這是要把自己當做人型攝像頭,一邊看,一邊用真攝像頭拍自己「看」的這個過程。
雖然不是很懂為什麼要這麼拍,但衛戍部隊給的命令和計劃書如此,李儉也只好照做。
「這個戰甲維護基地是個什麼東西,現在的海洋作戰需要戰甲嗎?」李儉只聽說過全封閉作戰服和水下作戰服,那玩意確實長得像是戰甲,難道海洋正面戰爭的激烈程度,足以讓水下作戰服的維修都能單拎出來,變成一個模塊?
「戰甲是戰士們在水下使用的水下全天候自持封閉作戰服,現在戰鬥激烈,過去的水下作戰服撐不住,改進了幾版,我們把最新版的作戰服叫做戰甲。您到時候看了就知道,還需要您有新鮮感地參觀戰甲維護基地的鏡頭,所以在車上就不方便詳說了。」戰士回答道。
李儉點頭,這樣心中大體有數,到時候能給什麼鏡頭,也有了章程。
車隊抵達沿海基地,這是一片用鋼筋水泥構成的要塞,高度不高,但寬度和長度堪比長城。靠近海邊的建築群為防止特殊風化,動用了不少黑科技材料。
具體材料大概和金城聚居區的邊境牆差不多,但考慮到海水鹽分更豐富,或許在添加劑上有所調整。
車隊剛一停下,同車隊的攝製組就搬着器材,如同騎兵衝鋒般地衝進要塞大門,在戰士們的引領下,向別處去了,一轉眼便消失不見。
李儉都看傻了,他們明明是文藝工作者,扛着器材奔跑的速度與過去的賽跑選手相比也不遑多讓——每每看到這種景象,靈氣復甦的實感便特別突出。
戰士習以為常,這在一般人的世界中都已經不算事了,更別說對體能要求嚴格的軍營。戰士平淡地帶着李儉下車,就像是沒看到攝製組的狂奔似的,認認真真地將李儉領進大門。
要塞內部到處都是白熾燈,電在這裏好像不要錢了——想想也是,這是沿海的基地,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敢跑到這裏來討錢?且不說這邊會不會欠電費,戰備基地也不是要和民用電跑同一個賽道的主。
李儉觀察四周,自己進來的地方大概不是要塞大門,或者說沿海基地的要塞壓根沒有大門,只有一片片間隔相仿的分佈式出入口和停車場。在出入口後,有一條略寬些的法向道路通向海邊方向,距離出入口約莫五六十米的地方,能看到一條雙向六車道的主幹道與法向道路相垂直,似乎是要塞長邊的運輸道路。
戰士在出入口旁找到工具間,推開門,用個人信息領了一輛「盒子車」出來,讓李儉坐上。
盒子車十分簡陋,兩排四座,有點像是保安巡邏車,但長得更加方正,也不見得有什麼裝飾性物品。方向盤像是叉車和公園遊船的雜交物,透露着一股返璞歸真的風味——如果拖拉機的整體能夠縮小到一個全高一米五,全長兩米不到,全寬一米二的盒子,那麼這玩意大概還能和拖拉機比比設計風格。
兩人上車,戰士將盒子車駛上法向道路,在到達十字路口時左轉:「正常出勤歸營是不允許用交通工具的,我們一般是跑着或者走着過去,不過今天有拍攝任務,我就先載你開到訓練場旁邊。」
李儉不說話,按道理來說,自己在要塞中乘坐交通工具,這一幕不應該拍到宣傳片裏,但誰知道現在是否在採集素材呢?
訓練場也在要塞內。戰士帶着李儉下車,將盒子車推到訓練場旁存着,通知宣傳隊推攝像機過來拍攝。
那一個班的戰士已經在訓練場內練開了。等攝像頭到位,李儉作為觀眾視角推門而入,攝像機跟着進門的時候,八九名戰士正列隊向遠方標靶速射——和靈氣復甦前不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