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君臣不是不知道,他們該代表趙宋王朝給大元帝國上降表。
可趙桓總不想承認他已經輸了這場戰爭,還幻想着有一天奇蹟能出現,讓他反敗為勝。
這才把這件事一直拖到了現在。
如今,江鴻飛連見都不見趙桓,趙桓終於面對現實,覺得這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可是,起草降表這種事,向來都是費力不討好,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因為起草降表,後來被清算,甚至遺臭萬年。
所以,一眾宋臣全都在推脫,誰都不願意起草降表,不肯背這口黑鍋。
最後,在趙桓的臉氣得鐵青的情況下,孫覿挺身而出,寫了第一版降表,何栗、孫傅等人又幫忙修改了一番。
可讓趙桓君臣憂心忡忡的是,雖然吳用幫他們將降表遞上去了,可江鴻飛除了派韓昉和高慶裔來幫着趙桓君臣修改降表以外,再沒有其它動作,更沒有見趙桓。
這讓趙桓君臣越發地忐忑不安!
與此同時,趙構又收到了一封趙桓給他的詔書。
在這封詔書中,趙桓讓趙構立即起兵去勤王救駕。
來送信的劉定,告訴趙構等人,郭京誤國,汴梁城已破,城中的所有皇室和宗室都成了瓮中之鱉。
趙構立即急召耿南仲、汪伯彥等人研究對策。
經過研究,趙構等人很快便定下,成立大元帥府,趙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汪伯彥和宗澤擔任副元帥。
為了增加他自己的權柄,趙構特意穿上了趙桓賜給他的緋衣,並戴上了趙桓賜給他的玉帶。
耿南仲則在一旁給趙構背書說:「此緋衣、玉帶乃太上之物,去歲太上禪位與陛下之時,從身上解下賜予陛下,今陛下又將此緋衣、玉帶賜給康王。」
聽耿南仲這麼說,大元帥府的人哪還能不明白,這是趙構成為趙桓的接班人,趙宋王朝的新皇帝的節奏?
當然,也有人覺得,趙構、耿南仲、汪伯彥等人是不是太急了?雖說汴梁城已破,可那裏的事畢竟還沒有定論,要是大元軍只是隨便搶點錢財、女人就走呢?到那時,他們不就成了謀朝篡位?
只有主導這一切的耿南仲知道,趙桓根本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而江鴻飛勢必要衝着大一統使勁,絕不會幹婦人之仁的事的,所以,汴梁城裏的人肯定全完了,趙宋王朝還能不能存在,只能看趙構行不行了。
韓昉是遼臣,高慶裔是渤海人,他們都對趙宋王朝沒有好感。
關鍵,降表這種事,茲事體大,絕不能馬虎,他們也不敢耽誤大元帝國的大事。
所以,韓昉和高慶裔接手監督趙桓君臣寫降表一事後,便在吳用的指揮下,給趙桓君臣列了個大綱,讓他們寫清楚,趙宋王朝的弊政、花石綱、西城所,錯在何方,根在何處,再寫清楚,趙桓登基的這不到一年時間,反覆撕毀和約,總是戰和不定,錯在哪,根在哪,不給趙宋王朝留一點遮羞布。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在趙桓的命令下,孫覿根據大元帝國方面的要求,又重新起草了一份降表。
接着,韓昉和高慶裔讓趙桓君臣改了十幾次。
後來,韓昉親自動手幫趙桓君臣又改了一次。
拿到禮部了之後,禮部的官員再修改了一番。
最後拿給江鴻飛看時,江鴻飛親自將降表中的「大元皇帝」前面的「大元」兩個字勾掉,又將「大宋皇帝」四個字給勾掉,使這份降表中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他江鴻飛。
這也昭示着江鴻飛現在已經不加掩飾的野心。
這份降表拿給趙桓看後,趙桓一字未動,很痛快地就表示,他們趙宋王朝完全同意。
三天後,大元帝國在齋宮前舉辦了受降儀式。
這是江鴻飛和趙桓第一次見面。
趙桓沒想到,已經三十大多的江鴻飛,這麼年輕,看起來,似乎也比他大不了多少。
而江鴻飛則感嘆,要不是趙佶頭腦一熱將皇位匆匆傳給愚蠢至極的趙桓,自己肯定沒那麼容易重創趙宋王朝。
這麼說吧。
趙佶是有驕奢淫逸、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