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的《飛龍記》是一部十分有分量的史料,雖非正史,但是對於考證陳橋兵變有着難以估量的作用。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高粱河車神了。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聽說好皇帝、壞皇帝,從未聽說有假皇帝。王莽在公開篡位之前曾經稱過攝皇帝、假皇帝,那個假字不過是指暫時,代理之意,不是指的真假之假。
但是有這麼一位皇帝,史書上所記載的有關他的一生的事跡,大都是假的,其篡改程度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他就是被人稱為假皇帝的宋太宗趙光義。
高粱河車神趙光義做了皇帝之後,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篡改運動。
在古代凡是做皇帝的人,出生時必然有異象,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式,宋太祖出生時就伴隨着紅光。趙光義既然做了皇帝,那麼他的出生自然也就變得不同凡響了,《太宗本紀》記載「是夜,赤光上騰入火,閭巷聞有異香」,既然哥哥趙匡胤出生時有紅光和異香,那麼同樣做了皇帝的趙光義,出生時自然也要有這兩個標誌。
這個操作還算正常,畢竟這麼幹的皇帝也不在少數,但是基本上這麼幹的都是開國皇帝,你高粱河車神算哪門子的開國皇帝啊?
原本史書上關於趙光義年少時事跡的記載很少,《太宗本紀》記載「帝幼不群,與他兒戲,皆畏服」,說得好聽點是趙光義從小就表現出超強的領導力,跟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別人都怕他,說不好聽的就是趙光義從小就調皮搗蛋,經常欺負小朋友。
這從另一面說明趙光義早年間值得記載的事情很少,既沒有沒有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慨,劉備那種「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的豪情壯志,也沒有趙匡胤小時候頭撞城牆的記載,只好連小時候做遊戲的事情都寫進去,可見是真沒什麼可寫的。
高粱河車神不滿意了,自己小時候還是很厲害的,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篇記載》,做了十三年皇帝的趙光義在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下了一個詔書,在這個詔書中講述了自己早年間的一些事情,說自己十六歲的時候跟隨周世宗征淮南,並且自己「屢與賊交鋒,賊應弦而甚眾」,自己的哥哥趙匡胤聽到自己的勇武事跡後「大喜」,並且在自己十八歲的時候曾跟隨趙匡胤和周世宗一起北伐。這個說法在《宋會要輯稿》中也有記載,按照這個說法,周世宗一生中最重要的征淮南和北伐,趙光義都有參與,並且自己的勇武還得到了趙匡胤的欣賞。
可惜趙光義的數學還是差了一點,這個自述在時間上就漏洞百出,趙光義是出生在後晉的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在他十六歲的時候應該是後周的顯德元年(公元954年),然而這一年發生的是高平之戰,並沒有徵淮南,而趙匡胤父子征淮南是在顯德三年,此時的趙光義應該是十八歲左右。根據《東都事略》記載,趙匡胤父子征淮南後,趙弘殷帶回來一批書籍「歸以遣太宗」,這說明當時的趙光義根本就沒有出征。
除此之外,周世宗北伐是發生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此時的趙光義應該是二十一歲。
趙光義之所以說自己參與了這兩次戰爭,無非是想說明自己的武功了得,在大宋開國之前就已經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將領了。
「陳橋兵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情,畢竟趙匡胤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上奪取的政權,但它在大宋三百多年的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因此是否參與「陳橋兵變」對宋太宗趙光義來說顯得十分重要。
在正史中趙光義不僅參加了陳橋驛兵變,而且,還是陳橋兵變集團的核心人物,是這次兵變的主要策劃者與組織者。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二,身為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奉詔率軍出征,時為供奉官都知的趙光義也在軍中。在行軍途中,趙光義與趙普等人一直明里暗裏做着策反鼓動工作,為兵變的成功大造輿論,在部隊來到距離開封40多里的陳橋驛後的第二天早晨,又與眾將士一起闖進趙匡胤的營帳,不容他哥趙匡胤分說,硬是將一件象徵皇權的黃袍披在了趙匡胤
第六百六十九章 假皇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