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們詬病。
很多創意很好的故事,被他講的虎頭蛇尾,或者是有頭沒尾,完成度總是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反倒是有一年,海哥出手拍攝了一則短片,只有十幾分鐘片長的那種,卻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被捧為神作。
可見,作為導演,海哥也不是沒有能力的,他可能就是駕馭長片的能力有點問題。
或者是,作為一位詩人,他擅長的是七言五言的絕句,長篇的樂府不是他的所長。
如果海哥專注於拍攝短片,或者是拼盤電影,說不定他的短處,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發覺。
可惜啊,誰讓海哥年紀輕輕就榮譽加身了呢?
有了這樣的盛名,又有了無數投資人影迷的追捧,海哥的野心絕對不會滿足於只拍攝短片。
你要知道,當今的影壇,還從沒有一位導演是通過專門拍攝短片而留下大名的。
沒可能!
在電影這個行噹噹中,短片也好,紀錄片也好,終究都是小道,根本擺不上枱面,太邊緣化了。
導演想要出名,還是要靠拍攝長片。
其實,電影導演這個行當,發展至今,其評判標準也出現了較為明顯到底兩極分化。
一類電影導演,就是普遍意義上的沖獎型導演,他們拍的電影,一般都是劇情片,瀰漫着各種傷春悲秋的氣息,想要找這樣的電影要票房,那是痴人說夢。
而這一類型的導演,自然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他們的眼光也並不是放在院線之上,根本不追求票房。
他們的目標,只是沖獎。
三大是聖地,是他們一生追逐的目標,而各大國際a類電影節呢,那也是不錯的。
能拿到一個就算一個,這都是他們鮮紅的履歷。
有了這些獎項加身,他們就可以繼續拍攝他們喜歡的電影,在文藝片的領域深耕深挖。
而另一派的電影導演,自然是和這些沖獎系有着本質的區別。
他們追求的是高票房,他們拍攝的都是商業片,在他們商業片導演的領域裏,只有票房才是論成敗的關鍵。
除開票房,其他的一切標準都不夠看。
也就是說,商業片導演有的時候很有一種魚龍混雜之感,感覺誰都能來。
很多演員跨行導演的人,他們拍攝的基本上也都是商業片。
這也與商業片的衡量標準緊密相連,畢竟,在這個領域,就算你是驚世駭俗的大爛片,那也沒什麼關係。
只要你的票房好,才沒有人管你是什麼出身,你拍的是不是爛片。
你要是有本事,就算是爛片又如何?
只要票房好,你甚至可以把這部爛片拍成系列,若是這一個系列的票房都高,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觀眾們的審美就在這裏了,就算是爛片,可是觀眾們喜聞樂見,你們專業導演說的又算個屁?
只要是票房好,我們投資商照樣還會呱呱出錢,支持這位導演繼續拍電影。
這就是商業導演和文藝片導演的區別。
商業片導演唯以票房論成敗,而文藝片的導演呢,只是追求那些國際大獎而已。
你找文藝片導演去要票房,又去找商業片導演要獎項,這本來就是本末倒置的一件事。
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於是,你就可以看出,海哥這樣清高自持的文藝片導演,現在又要掉頭去追求票房成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