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的還是立功立德立言的封聖之路,但將目光放在了下一代、蒙童啟蒙教材上。
正如田洪鳳提醒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杜預才區區舉人,就要仿照聖人,立功立德立言,必然會搶佔其他人的路——例如文淵閣的諸位大學士、半聖、亞聖。
這些人,各有研究方向、領域,乃是各自領域的權威、泰斗,也要依靠這些領域獲取名望、地位和財富。
杜預若立功立德立言,動了這些人的奶酪,會引起強烈的反彈和打壓。
你斷別人財路,別人斷你生路。
數學大學士祖暅對杜預的敵意,便來自於杜預提出三角函數、圓周率定律,徹底動搖了過去數學研究根基,讓研究半輩子圓周率、推算不出第八位的祖暅活成天下笑話。
要不是祖沖
之痴迷數學,追求真理知識勝過追名逐利,誠懇拜杜預為師,杜預絕不會有好果子吃。
可祖沖之這種學痴,乃是少數。
荀聖、司馬半聖等對杜預頗為友善,但杜預人精似的,早隱約察覺到「聖人」賞識笑容之下隱藏的不安。
誠如祖暅大罵杜預說的:「你既不是聖人,也不是名門,憑什麼敢妖言惑眾、開宗立派、提出學說?」
杜預與恩師田洪鳳徹夜長談,商議對策,結論是——不走尋常路,農村包圍城市。
田洪鳳也很關心杜預的下一步成長,聽完杜預陳述文淵閣「學術鬥爭」現實,也長嘆一聲,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天資過人,早已超過了恩師能傳授的境界。不過人生閱歷還淺。」
「以我推測,文淵閣作為聖元大陸超然物外的才氣組織,歸根結底也是江湖。」
「你若要繼續得到文淵閣各位聖人支持,便要把握好度。不可不進,也不能冒進。別以為有才之人便可橫行天下,無處不可去。」
「因你無論出身、文位、還是實力、資歷、人望,根基還淺薄的很。」
「我聖元大陸,封聖最早的聖人,也年過八十、耄耋之年才得以封聖。養望半百、一事無成的學者,數不勝數。」
「倒是你提出的,蒙童教材這件事,為師深以為然——我聖元大陸,向來重視六藝經典,但卻不重視啟蒙教材。」
「因過去的知識,都被豪門士族壟斷。教
材很貴,非普通人能承受,但貴族們有藏書、私塾、家學,甚至是父子相傳,不需要專門編纂啟蒙教材。」
「但隨着你【勸學篇】、【勸學詩】的廣為流傳,詩成傳天下、詩成鎮國名篇不斷湧現,天下普通百姓對讀書態度漸漸轉化。加上你編纂的啟蒙教材,售價低廉,普通人都可承受,這塊倒成了一片空白,且急需填補。」
「你與宋佳霖合作,童蒙養正、啟蒙教材之事,既能不動其他聖人利益前提下,迅速擴大你的文名影響,又能助你立功立德立言,走上封聖之路。」
「不過此事,還是要低調,不要過早宣傳,打草驚蛇。你過去以【蘭陵笑笑生】為筆名,為師以為很好。」
杜預經過周密考慮,終於選定了《弟子規》做下一本蒙童讀物。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該文五個部分,其首章「總敘」將孔子的話,用三字句改編而成,正文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四個部分,並對其進行闡釋。主要講述了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處世、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規範。隨後《弟子規》被朝廷高度重視,被定為幼學必讀教材,被譽為「天下第一規」、「開蒙養正最上乘」的讀物。
杜預一筆一划,工整寫下五個大字:「弟子規。餘力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五篇,也是最後一篇。
這一個月來,他天天躲在家中,著書立說。
弟子規有360條。
每天,杜預只寫10條,30個字。
一個月下來,一本弟子規還沒寫完。
因杜預驚愕發現,【弟子規】這本來童蒙養正、啟蒙讀物,下筆起來卻重於千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