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7月。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奮戰,中央運河一號運河段全線竣工,比東非政府計劃的工期多花將近四個月時間。
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土著的積極性實在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在原歷史層面,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群勞動效率最高的時段就是西方人搞奴隸種植園的時段。
等到非洲地區紛紛獨立後,黑人國家普遍會陷入生產力斷層式下降的的趨勢,因為沒有人約束後,他們又會回歸到原始社會時代的無約無束。
這一點也不是非洲獨有,實際上印度和東南亞地區也是這樣,雖然殖民者的行為罪無可恕,但是在完全被殖民的地區,其工作效率可能是歷史上最高的。
東非的「勞工」也面臨這個問題,即便使用鞭子和體罰的手段,也僅僅是讓這些「勞工」勉強達到正常划水工人水準。
因為打多了,反而使得這些「勞工」產生了抗性,觸發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勞工」是變得乖巧和馴服了,但是他們也學會了在「享受」中儘可能的磨洋工。
有時候工作是否認真,憑藉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像挖土這種工作,東非的監工又不可能拿着稱來稱量「勞工」每一鏟土是否達標。
實際上東非還真這麼幹了,不過用的是抽查方式,監工負責用肉眼巡視土著的工作量,如果監工感覺工人偷懶,那就會叫停工作,測量土著的鐵鏟里的掘土量。
有效手段還是獎懲機制,由「勞工」來監督「勞工」,劃定工作小組實行末位淘汰制。
如果一個工作小組在三天內連續處於業績後三位,那他們就會優先被選擇出售到美國和其他地區。反之一個工作小組三天都排在第一,那他們將獲得最優質的「勞工」餐,持續到下一組第一出現。
這樣還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本來就勤奮的「勞工」,獲得更好的生活水準,吃的更多,更飽,肉更多,幹活也就越有力,第一很可能會一直排在第一,而其他小組則要避免落入後三位。
原因則是對於未知的恐懼,他們可不知道那些被德意志人拉走的同胞會被送去哪裏!德意志人如何懲罰他們!會不會被德意志人吃掉!
雖然吃人有些扯淡,但是土著就是這麼在私底下編排的,除了吃人說以外,還有什麼槍斃說,沉湖說,扒皮說
整的東非完全就是一個「恐怖」國度,這一點完全就是杞人憂天,恩斯特可沒有穿特殊皮鞋的怪癖。
雖然謠言很離譜,但是東非樂見其成,很明顯「勞工」的效率大大提高,至於那些被淘汰的「勞工」則早已經搭乘着遠洋船隻,離開東非這個是非之地。
受經濟蕭條影響,當下東非的「奴隸」生意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好貨不愁賣,就像奧斯曼帝國的採買力度依然很強勁。
美國種植園主則因為農業危機造成的國際農產品價格下跌,開始縮衣減食,大規模拋荒減產,同時大規模裁撤農業工人。
但是,裁撤的普通農業工人雖然多,進口的「東非土著勞工」卻不在此列,作為奴隸的平替,實際上「東非土著勞工」的成本更加低廉。
畢竟買賣奴隸也是要花錢的,以前奴隸貿易時代,這些奴隸從非洲到美洲的抓捕,吃喝拉撒以及船費等一系列費用,黑心的奴隸販子可不會支付,這些成本最後都會落到種植園主頭上,所以奴隸價格並不便宜。
種植園主購買奴隸的需求在於這些奴隸可以為種植園創造長期的收益,然後把購買奴隸的費用連本帶利的賺回來。
「東非土著勞工」就不一樣了,在經濟危機以前,東非還象徵性的收點費用,經濟危機爆發後,為了繼續穩住美國市場,東非開始對奴隸貿易進行補貼。
這筆補貼是按照「移民」人數來發放的,東非王國輸出土著,第一目的國是海地,海地接受的土著越多,那就越賺錢,至於海地如何安排這些土著,那東非也就管不着了。
刨除掉東非為了輸出土著,所付出的船隻運力,人力,口糧,東非每年還需額外支付海地20萬東非萊茵盾,這筆錢對於海地來說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或者說對於海地的家族勢力來說不是一筆小數,同時他們拿到「移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