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猶德利的苦衷,赫爾巴特很是理解,所以勸慰道:「這一點你不用擔心,上面已經將物資準備好,估計等兩三天就能到,所以你們三天後再來即可。」
這個時候從奧匈帝國購買武器肯定是來不及了,不過東非還是能籌措一批奧匈帝國的武器出來提供給奧蘭治人。
畢竟東非這麼大一個國家,肯定會採購少量的別國軍械,這一點在很多國家都是如此,而對於東非來說的「少量」,放在奧蘭治那就不一定了。
奧蘭治人現在也不需要太多步槍和彈藥,至少在東非看來是這樣,因為奧蘭治人的軍隊數量並不多,在東非以前,非洲的戰爭常年控制在萬人規模以下,尤其是殖民者到來以後,千人規模的戰爭都算是大型戰爭。
而破壞地區平衡的就是東非和意大利人,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戰爭內卷到萬人規模以上,尤其是東非殖民地時代,更是全民皆兵,時常動輒十萬以上的武裝力量,來清剿非洲腹地的土著勢力。
反而是軍隊職業化以後,這樣的盛景不復存在,但是東非的動員能力反而進一步加強了,只不過更多的動員機制是用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算是軍改民,反過來也可以民改軍,當然,根本原因還是現在東非人口比較充足了,不再需要經常極限動員。
雖然赫爾巴特這麼說,但是猶德利並不放心,他說道:「這次事情重大,所以我可以在這裏待上幾日,消息我差人送回去即可,這樣也不至於各方手忙腳亂。」
赫爾巴特也是認同了猶德利的話,如果是自己的話肯定也不想白跑一趟,所以他說道:「可以,不過特尼森堡畢竟是軍事重地,所以你們是不能待在這裏的,好在城外建有商棧,伱就在那待幾天吧!」
特尼森堡平民很少,而且大多數都是軍屬,亦或者為軍隊服務人員,所以是南邊疆省典型的軍事要塞,或者說「兵城」,所以猶德利這種外人自然不好常待在城內。
而商棧建在城外,是東非同奧蘭治自由邦開展貿易的場所,東非肯定不能在奧蘭治自由邦賣貨,畢竟英國和德蘭士瓦人禁止東非人入境。
但是架不住他們自己的商人越界到東非這邊來做生意,所以商棧就相當於東非在費特河邊建設的官方交易場所。
猶德利說道:「這是自然,我的任務是接收軍械,已經得到將軍你的肯定答覆,心裏就很滿意了。」
說罷,猶德利就帶着手下慢慢悠悠出了特尼森堡,和來時的匆忙形成了鮮明差異。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無非兩點,其一是現在得到了東非方面的准信,自己的任務應該是可以順利完成了,就怕東非拖沓,吊着奧蘭治人。
其二則是現在軍械還要幾天時間才能送達,自己現在也不急於回去,也就閒了下來。
而一閒下來,猶德利就開始觀察起特尼森堡來,之前進來倒是沒有太在意,畢竟當時火急火燎的沒用這個閒心,現在仔細留意了一下,讓猶德利對當初東非能擊敗原德蘭士瓦共和國有了心理認知。
這個所謂特尼森堡和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很相似,不過也有很大區別,不過一看就知道增加了許多應對現代戰爭的防禦措施。
城內人數應該不多,畢竟特尼森堡雖然很重要,卻也只是東非南邊疆省費特河防線上一個據點,所以分配的軍隊數量並不是很多。
而這個不是很多是對東非而言,相對於奧蘭治自由邦,那就是一個大數目了,特尼森堡應該有小几千人,其中大多數是軍人。
要知道在奧蘭治自由邦爆發內亂前,德蘭士瓦復國軍也才六千多人,現在應該增加了不少,恐怕也就接近萬人,但是這對於德蘭士瓦人來說就很多了。
德蘭士瓦人經過滅國以後,這些年人口差不多在十幾萬左右,而一萬人就是十幾分之一的人口。
奧蘭治人好一點,人口也才二十萬上下,這還是吸收了部分德蘭士瓦人後的結果,不過奧蘭治自由邦之前沒有設置常備軍,所以讓德蘭士瓦人後來居上。
猶德利很是羨慕的對下屬說道:「東非軍事實力強勁,繼承德意志地區尚武風氣,紀律嚴明,難怪能在極短時間裏讓德蘭士瓦那群白眼狼滅國!」
「猶德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