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4月。
第一鎮市。
「在我國現在共有五千多個鎮級行政單位,他們一般包含大約五六個村子,以及一個街道,規模在幾千人或者近萬人不等。」國家統計局局長格爾斯說道。
東非受移民影響,實際上在地方人口比較集中,一個是開荒人口少了肯定不行。
其次是早期東非自然和社會惡劣,土著和野獸都會對東非移民完成威脅,所以村子規模都不會太小,像那種只有十幾人,甚至幾個人的村子在東非是不存在的,至少要在幾百人以上,大的村子甚至能有千人規模。
加上東非地形以高原為主,整體而言全國地形地勢還是比較平坦開闊的,這樣也就不會形成太多受地形限制的小山村。
而且東非政府為了便於管理,也會主動將人口集中到一地,在東非人口流動主要還是受到政府的主導。
不過東非的村鎮規模也不算太大,每年東非人口主要在政策扶持下,向內陸或者未開發地區輻散,然後形成新的村落。
這就使得東部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比較高,但實際居住人口並不會太多,因為一直有人遷出到新的地區生活或者工作。
恩斯特說道:「鄉村是東非主要人口聚集地,我國大約有四千多萬人口生活在鄉村,佔到全國的八成左右,所以提振鄉村經濟,應該以鎮為核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而提振鄉村經濟,應該從教育資源等公共資源入手,這件事早做比晚做好,大學可以向城市集中,但是小學和中學教育沒有必要這樣做。」
「除此之外,醫療資源同理,我們缺乏現代醫學人才,可以在鄉下設立中醫診所,有限的醫療資源向市級以上集中。」
在東非,沒有縣這個行政概念,不過這也僅僅是字面意思,實際上很多市就是縣,當然,省會所在地的市肯定是例外。
東非的人口相對於國土面積來說,並不算太多,沒有太過於細分的必要,畢竟光是省就有二十多個,這還是很多地區暫時沒有劃省的情況下,就比如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西南非洲等等,暫時都達不到設省的要求,三地就是二級行政管理機制。
總體而言,未來短時間內東非的行政區劃依舊不穩定,至於達到整體穩固,至少要等到東非各個區域發展相對均衡以後。
均衡自然不能以經濟為首要條件,要不然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等東非大城市也有資格,主要看綜合能力,比如經濟,人口,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等等。
實際上東非的一些鎮,經濟等條件絲毫不比市差,甚至要強很多,就比如北方邊境的德雷達瓦鎮,南部莫桑比克的紹奎鎮。
沒錯,紹奎雖然只是一個前葡萄牙小鎮,但是基礎比東非很多市都不差,也就是現在莫桑比克條件不夠,紹奎完全有能力設為市。
而德雷達瓦鎮則比較特殊,屬於軍事重鎮,周邊沒有其他大規模人口聚居地,所以一直維持着鎮的行政區劃,實際上完全可以設為北方省的一處地級市。
不過這些行政區劃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東非目前開發程度太低,很多區域的區位優勢並沒有凸現出來,說不定因為某種原因,就被提升或者降級了,都是有可能存在的真實情況。
就比如西部和北部,早期有許多地級市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而被廢除,也有一些區域因為交通條件等改變而形成新的區域中心。
當然,東非的大城市還是比較穩固的,因為很多區域都是恩斯特按照前世非洲行政區劃直接指定的,這一點在原坦桑尼亞境內尤為明顯。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東非的城市也繼承了原區域文明的影響,這些非洲土著雖說文明程度低下,但在地域選擇上也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考驗。
不過這樣的地方也不多,非洲土著以部落為主要政體,而很多東非部落都以遊牧,狩獵為主,根本沒有固定居所。
而且黑人抵達非洲各地的時間恐怕也不會太長,就比如南非地區,西非黑人抵達那裏的時間幾乎和歐洲殖民者相同,其中被東非消滅的祖魯王國就是急先鋒。
阿拉伯人曾經在非洲的商業行為也催化一批東非聚居點的形成,就比如多
第一百六十五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