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世紀中葉,布隆迪已建立王國。以放牧為生的圖西人到此對當地胡圖人農民建立了他們的統治。
17世紀中葉,布隆迪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到19世紀上半期,國王恩塔爾·魯加安巴統一了布隆迪大部分地區,並佔領了今盧旺達南部與坦桑尼亞西部的一些地區。但是這個王國未能建立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長期處於分散割據狀態。
布隆迪中西部以高原地形為主,和東非殖民地之間的地形基本上是一馬平川。
負責防守布隆迪王國的主要是東非駐守索倫湖區的軍隊和民兵,即大湖到索倫湖防線的西段。
為了更加靈活的指揮前線,東非殖民地政府在卡桑達(地名)設立了西北戰時指揮部。
亞爾曼親自坐鎮此地,處理前線事務,根據事先的情報分析,亞爾曼決定先拿布隆迪和卡拉維兩國開刀。
布隆迪王國力量分散,諸侯和軍閥眾多,而卡拉維王國地小人少,尤其在之前的「整肅」運動中,受到的衝擊最大,所以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
兩個王國都受到了重創,而且由於之前東班圖人諸部的衝擊,變得更加分裂。
所以亞爾曼認為,可以同時拿下這兩個國家,東非軍隊的主力也被亞爾曼一分為二,分別負責兩國內的戰鬥任務,兩支主力軍隊最後在伊加拉王國和盧旺達王國邊境匯合。
1868年5月3日。
東非殖民地入侵布隆迪王國和卡拉維王國,沒有宣戰,東非軍隊直接越過了臨時邊界。
起初,東非士兵還想着有大戰爆發,因為這次東非殖民地的動員是空前的,加上域外作戰,所以應該是場硬仗。
但現實和東非政府預想的不一樣,在布隆迪和卡拉維王國南部,東非軍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甚至是人影都很難見到。
侵略無外乎殺燒搶掠四個字,但東非軍隊在兩國境內面臨着搶無可搶的境地,殺也要有人抵抗才行,而掠奪人口,那不是東非政府的目標,驅趕土著人口才是東非的既定政策。
上次「整肅」運動效果太好,以至於整個布隆迪和卡拉維南部,東非軍隊猶如無人之境。
三天時間,西線的東非軍隊就推進了一百多公里,一路上土著非常少,村莊被廢棄,反而在密林,郊野有許多逃避戰火的土著。
遇到東非軍隊,算這些土著倒霉,這些土著里有之前被東非被驅趕的東班圖人,在看到東非軍隊後,立刻就跑路了。
而布隆迪王國的土著那是沒見過東非軍隊的威力,還傻愣愣的留在當地,就挨了東非軍隊的鐵拳。
哪怕是民兵也能憑藉武器上的優勢對土著形成碾壓,被一陣射擊後的土著反應過來,才開始驚慌失措的向北逃離。
布隆迪和卡拉維王國的土著,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見過黑人以外的其他種族,更不要說槍械這種熱武器。
西北地區活躍的阿拉伯人和一些歐洲探險家倒是有可能攜帶一些先進的武器,但其根本上打交道的群體還是非洲土著王國的王公貴族,比如阿拉伯人,即便是參與奴隸貿易也會選擇和土著勢力合作,一般不會親自下場,尤其是這麼深的內陸地區。
而歐洲的探險家,其實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其大多由歐洲的資本家和貴族所資助,可以說是侵略者的偵察隊,他們想獲得非洲的一手資料自然也是和非洲的酋長,國王等交流。
雖然說一路上戰果微乎其微,東非軍隊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就比如焚燒廢棄的村莊,整個東非控制區內一時之間狼煙四起。
主要是土着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東西,加上之前戰亂土地拋荒,連糧食這種有價值的物產也沒有生產,那些瓶瓶罐罐東非士兵也看不上,乾脆一把火點了,還能預防一下瘟疫滋生,誰也不知道這些村莊之前經歷過什麼,到底干不乾淨。
布瓊布拉(坦噶尼喀湖北部城市)。
「唉,還以為這麼興師動眾,肯定會遇到大規模戰事,結果這土著王國,在我看來還不如東非草原上的部落呢!這麼多天就遇到幾個鳥人。」海生·李和戰友吐槽道。
「這不正好嗎!你就那麼想打仗,現在每天趕趕路,放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