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還是失敗了。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魯道夫也才能真的交到一些知心朋友,和那些主動巴結的人不同,到時候魯道夫的同學都是難兄難弟。
1868年2月10日。
就在今天,東非中央政府下了新的文件給地方,內容是在東非殖民地全境內開挖水井。
從這條文件看來,東非確實落後,挖水井這放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應該屬於民眾的自發行為(非洲除外)。
而東非政府每天處理和做的事,看起來完全不像是管理一個國家,而像是管理一個大村子。
東非殖民地的水資源當然很豐富,村落,市鎮也是靠近水源。
為什麼恩斯特要在東非開展「挖水井」的運動呢!
這就要看東非政府的數據報告了,目前為之,東非移民飲用水資源主要來自河流和湖泊,
東非的河流和湖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乾淨,用來灌溉農業還好說,在雨季來臨時,或者旱季,許多河流和水域就變成了黃湯泥水。
一些河流更誇張,一些河馬聚集在同一河段,排泄物直接污染整個水域,連魚都能熏死(據說是缺氧而亡)。
所以東非的河流和湖泊水,一般是經過簡單處理後飲用的,這都是強制要求。
一般是挖兩個沉澱池,將河水簡單過濾,如果實在太渾濁,還可能會加些白礬,最後是燒開飲用。
這樣,東非殖民地的飲用水就和當地地表水水質直接掛鈎,即使有簡單的過濾措施,還是有許多人因為飲用水問題生病,甚至死亡。
不過這個時代,大多數地區,都是如此,所以大家比較習以為常,有的人圖省事直接從河流湖泊里喝生水也很常見。
所以東非的每一條措施都是強制實行的,一但被發現違反殖民地政府的規定,就要接受處罰。
總而言之,東非當前缺少乾淨放心的飲用水,恩斯特不強求和前世的自來水比,至少要達到井水的標準。
井水,可能面臨細菌灰塵和礦物質超標的隱患,但比那些江河湖泊的地表水可安全多了,尤其是和東非許多經常泛黃的水源地相比。
多多馬,法塔村。
「這裏泥比較濕,伱們看周圍就這一塊水汽最重。」喬拉·莫爾蒙對着村子裏的人說道。
說着,他用手直接從面前地里挖出一塊泥土,同時在周圍也挖出一塊。
「你們看,這塊泥巴,我一捏,它就成型了;在看這一塊,我一捏,他就散架了!所以這塊地下面很有可能是一處水源地。」喬拉·莫爾蒙證明着自己的猜想。
喬拉·莫爾蒙是奧匈帝國移民,塞爾維亞人,之前在匈牙利生活,有過打井的經驗,但僅僅是經驗。
「那就先在這裏挖挖看吧!」德意志人村長下了決定。
於是一行十幾個村民開始用工具在這裏挖了起來,沒有什麼先進工具,就是鐵鍬和鋤頭。
村子裏的人負責準備磚石材料和藤條,作為井壁的材料。
喬拉·莫爾蒙負責主要工作,在挖了大約五十公分左右,開始用藤條和磚石修築井壁,藤條主要用來固定。
每砌好一圈後,喬拉·莫爾蒙和助手就用短柄鐵鍬沿着磚石底部挖土,村民在地面用拴着繩子的木桶將泥土拉上來。
天色漸晚,折騰了大半天,水井漸漸成型了,挖了差不多十多米,但就是還沒看見水。
「現在多深了?」村長問道。
有人拿來測量的繩子沿着井口放下,井底的人拉好。
「村長,還差四米左右就到二十米!」
「好!今天咱們就加班加點,看看他出不出水,要是二十米後沒有,明天咱們就換個地方再來。」村長定下基調。
這時井下,喬拉·莫爾蒙開口了:「村長,放心好了,再挖幾米絕對出水,這泥巴越往下越濕,本來按照我以前在匈牙利的經驗,十米左右就該出水了,看來這非洲的地和歐洲還是有些區別的。」
在聽到這後,一行人加快了挖掘速度,果然不到一米,喬拉·莫爾蒙一鍬下去,井水就從地下涌了上來。
「出水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