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閣下過獎了,潛艇技術依舊不穩定,無法和強大的戰列艦抗衡,其在海軍中的地位,最多為就起到輔助作用,而在這方面我們東非海軍的實力遠比不上德國。」克林特曼十分謙遜的說道。
對於克林特曼的謙遜態度,提爾皮茨不以為意,畢竟在來東非之前,提爾皮茨就獲悉東非人不像歐洲那樣張揚,當然也不像當前遠東帝國人那樣過度謙卑。
這其實也好理解,在實力不到位的情況下,先低頭做人並不是壞事,想一想在五十年代以前,遠東帝國對洋人的描述其實都是非常輕蔑的。
就算洋務運動,其核心思想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而在遠東帝國「夷」可不是什麼好字。
無視克林特曼刻意自我貶低的話語,提爾皮茨說道:「看來,我們這次到東非來,不僅要加強海軍戰略戰術層面的合作,東非海軍的一些獨門絕技,尤其是在技術方面,兩國也應該達成一些合作。」
在到東非之前,提爾皮茨對東非海軍掌握的一些技術本來是看不上的,畢竟東非海軍脫胎於奧匈帝國海軍,甚至早期軍官都是奧匈帝國海軍人員,其總司令更是斐迪南大公這個前奧地利海軍掌舵。
所以在之前,提爾皮茨認為東非海軍在技術和船舶建造領域可能還比不過奧匈帝國。
實際上這話一點問題也沒有,如今要是說船舶製造業,東非規模雖然已經超過奧匈帝國,但是技術和質量上和奧匈帝國依舊存在差距。
目前奧匈帝國船舶製造業能力其實比歷史上是要強的,畢竟威尼斯在手,給奧匈帝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而前世奧匈帝國能依靠的僅有的里雅斯特和開發不成熟的達爾馬提亞沿海地區。
當然,在軍工造船業就並非如此了,東非軍工造船業已經完全擺脫了對奧地利的依賴,並且在部分領域超過了奧匈帝國。
主要是兩國海軍在本國的地位和定位有所不同,奧匈帝國不像德國,弗朗茨也不是威廉二世,所以弗朗茨對本國的認知比威廉二世要老練的多。
有一個說法,威廉二世本人之所以推動德國遠洋海軍計劃,就是受到了1897年出席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的英國皇家海軍檢閱儀式的刺激,此後大力發展德國海軍,為一戰的爆發埋下伏筆。
而面對浩大的皇家海軍戰艦群,威廉二世精心挑選的「德國海軍最好的戰艦」完全是相形見絀,這讓威廉二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刺激。
而依照恩斯特的了解,這個傳聞大概率是真的,因為在此後威廉二世經常在公共場合發表「不當」言論,包括「德國的未來是海洋」,「德國是世界強國」之類的話。
當然,威廉二世的想法在德國同樣不缺乏支持者,德國學者最近就在報紙上聲稱:「德國的目標德國的影響,德國的資本,德國的商業,德國的工業和德國的聰明才智在全世界同其他強國競爭而這一些都離不開一支強大的海軍。」
包括提爾皮茨這位新上任的海軍大臣也是威廉二世的支持者,而他也是1897年護送威廉二世前往維多利亞女王生日時的檢閱儀式的海軍將領。
實際上也就是在檢閱儀式結束後,由威廉二世授意,提爾皮茨主導了為期二十年的龐大德國海軍發展計劃——「提爾皮茨計劃」,根據該計劃德國海軍將建成至少世界第二的海軍,並且有能力同英國海軍一較高下。
如果是弗朗茨,或者恩斯特那肯定不會這麼做,畢竟德國海軍當前實力就不算太弱,即便維護利益,只要能穩固波羅的海即可,德國海軍即便在硬件設施上能達到英國海軍的水平,也無法避開地理上的劣勢。
相反,奧匈帝國就顯得「理智」,其海軍定位就是近海防禦,保證本國在地中海範圍的存在,而不是大洋海軍。
東非亦是如此,別看南非戰爭中東非讓英國陸軍灰頭土臉,但絲毫不影響英國皇家海軍的威名。
如果此時東非同德國一樣,也搞出一個「大海軍」計劃,恐怕真有可能引發兩國新一輪的戰爭。
畢竟當前東非海軍就已經對英國產生了極大威脅,包括印度,澳大利亞同本土間的聯絡都處在東非海軍的監視之下。
當然,東非即便在海軍上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