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蒂奧雷克作為一個老前輩親自指點東非軍事觀察團,但是戰場風雲變幻,很快波蒂奧雷克就樂不出來了。
因為俄國的威脅,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將第二集團軍調走,這是波蒂奧雷克手中最精銳的部隊,而第二集團軍的離開直接導致整個塞爾維亞戰線陷入劣勢之中,波蒂奧雷克所謂「指揮藝術」露了餡。
塞爾維亞頂住了波蒂奧雷克指揮軍的三次攻勢,並且由守轉攻,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一時間形勢急轉直下。
甚至連東非軍事觀察團這個中立組織也不得隨着波蒂奧雷克的指揮部向後方撤離。
波斯尼亞西南,莫斯塔爾。
隨着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戰爭爆發,緊挨着前線的原因,整個內雷特瓦地區變得風聲鶴唳起來。
而莫斯塔爾作為波斯尼亞西南地區的首府,這個時候也進入戰備狀態,這裏是奧匈帝國前線物資運輸重要節點。
波斯尼亞地區以山地地形為主,並且遠離奧匈帝國核心區域,大多數物資從本土通過陸地運輸困難。
而內雷特瓦地區在東非的開發下,兼具海運和鐵路雙重優勢,奧匈帝國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奧地利的工業品,東非的物資都可以通過普洛切海港抵達內雷特瓦,然後通過鐵路輸送到東部的亞布拉尼察,最後通過水路,公路輸送到前線。
這使得此時達爾馬提亞王國和波斯尼亞的內雷特瓦河地區變得「詭異繁榮」,大量物資和士兵從普洛切港上岸,帶動了繁榮的戰爭經濟。
莫斯塔爾地方政府針對這種焦急的變化,必須做出相對應的決策。
「現在莫斯塔爾幾乎變成了兵營,大量士兵湧入,對地方治安和穩定是一場災難,所以我們必須組織執法隊伍和制定戰時法令,約束士兵在整個內雷特瓦河地區的行為,防止他們對當地秩序和生產活動的破壞行為。」莫斯塔爾地方議會的議員李越在莫斯塔爾議會上說道。
相對於東非而言,內雷特瓦地區的華人更多的保留了自己的取名習慣,畢竟這裏不是東非,而是奧匈帝國這種多民族,且中央集權薄弱的國家,所以莫斯塔爾擁有極大的權力。
「我認同李越議員的建議,這個月已經發生了三起軍隊和民眾的糾紛,這在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我們並不是十分信賴外來軍隊的素質。」克羅地亞裔議員克萊多維奇附議道。
雖然,東非把內雷特瓦地區滲透成了篩子,但是這裏畢竟居住着不少克羅地亞人,所以目前克羅地亞人在莫斯塔爾政府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
華人移民和克羅地亞人肯定有些矛盾,但是在面對外來者時態度是一致的,尤其是「軍紀嚴明」的奧匈帝國軍隊時,沒有人想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
這種民族和地區間的不信任,在奧匈帝國境內廣泛存在,在奧匈帝國控制薄弱的南方地區更是如此。
議長希佩爾這個時候問道:「那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名義和軍方交涉?」
軍隊和地方政府畢竟是兩個系統,當然,莫斯塔爾也是有地方軍隊存在的,但是現在莫斯塔爾地方軍隊已經開往前線,並且被波蒂奧雷克組成了新的德語軍團,區別於奧斯曼人和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組成的軍隊。
莫斯塔爾以及下屬區域可以說整個波斯尼亞地區唯一實現德語普及的地區,即便當地的克羅地亞人也在教育,行政,語言環境等因素影響下以德語為日常口語,可以說是奧匈帝國境內最德意志化的斯拉夫人。
而波蒂奧雷克組建的德語軍團由三個團組成,其中一個團是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臨時組成的,大約一萬人左右,差不多一個旅的兵力。
至於前兩個團,則是按照奧匈帝國兵役制度在戰前就組成的,因為內雷特瓦河人口較多的原因,所以在波斯尼亞地方軍隊中佔比比較突出。
而奧匈帝國的中央軍,大致可以分為德語軍團和匈牙利語軍團兩個部分,像波斯尼亞地區能夠出現這種純德語軍團算是比較異常的情況了。
而現在莫斯塔爾作為波斯尼亞西南部的交通樞紐,集結了帝國境內來自威尼斯和奧地利兩個地區的軍隊。
這些軍隊可不受莫斯塔爾約束,所以才有莫
第一百六十四章 莫斯塔爾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