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比利時變成了敵對國家,現在估計已經開工了。」
可以說比利時和德國的關係十分尷尬,畢竟當初大家在非洲合作還是比較融洽的,現在卻成了反目成仇的敵人。
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德國入侵比利時肯定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但是法國未必就是什麼好東西。
德國的施里芬計劃之所以選擇比利時為切入口,可以說和法國的缺德軍事部署有關。
而法國的軍事部署,還能和前世大名鼎鼎的馬奇諾防線扯上一些關係,其實在一戰前,法國就佈置了一個弱化版的馬奇諾防線雛形。
畢竟法國和德國的恩怨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從普法戰爭之後,法國的大部分軍事行動都可以和德國扯上關係。
所以法國政府就開始部署從兩國邊境一直到阿爾卑斯山脈之間的防禦工程,這些工程構成的防禦體系雖然不至於像馬奇諾防線那樣緊密和系統,但是也極大增加德國的壓力。
其實,一戰前法國政府成功預測了德國軍隊未來的部分計劃,所以法國政府根據這些預測制定出了所謂的第17號作戰計劃。
第17號作戰計劃是基於法軍總參謀部對德軍進攻計劃的假設之上,鑑於法軍已經在邊境地帶構築了嚴密的防禦體系,法軍正確的估計到德軍不會在正面直接發起進攻,而是經比利時和盧森堡繞過法軍的邊境要塞體系進攻法軍的側翼。
也就是說法國政府從一開始就預料到了德國可能會繞開法國的東方防線,從比利時或者盧森堡借道,進而進攻法國本土。
這正中法國人的下懷,法國人秉持着以鄰為壑的思維,從一開始就打算將比利時作為兩國的戰場。
和德軍一樣,「速戰速決思想」在法軍中同樣佔據了主導地位,而東方防線顯然會以防禦為主,這樣比利時就同樣淪為法國對德運動戰的主要突破口。
只要戰爭不在法國境內打,那法國政府絲毫不心疼,這也是吸取了普法戰爭的教訓。
所以說比利時被德國入侵,和法國脫不開關係,前世二戰時法國可能同樣是抱着類似的思維,才沒有延長馬奇諾防線,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二戰德軍的戰法已經和他們不是一個次元了。
赫爾曼:「我們來的時候,德國人已經佔領了布魯塞爾,距離安特衛普已經很近了,這也是我下定決心帶着家人來投靠你的主要原因,現在兩國成了敵人,之前的合作協議自然成了一張廢紙,只希望東非不會學德國那樣趁火打劫。」
赫爾曼在內心裏對東非是有些忌憚的,畢竟東非和德國一樣都是德意志人的國家,這個時候比利時本土都被德國入侵遠在非洲的比屬剛果說不定就有可能被東非趁虛而入。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一百六十六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