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氏?
扶蘇的話一出,舉殿滿是驚疑。
他們一時甚至沒有往這方面想,杜赫凝聲道:「敢問殿下,你所說的賜氏是何等賞賜?」
「臣有些不明。」
扶蘇笑了笑,平靜道:「自古以來,勝利者當有勝利者的姿態,但大秦的將士又是如何?大秦一統天下後,他們跟隨詔令遠去北疆,南至嶺南,還有的被遷移到了關東等等,幾乎沒有感受到作為勝利者的好處。」
「但又豈能如此?」
「商君很早就定下了一件事。」
「有功者顯榮!」
「大秦將士立下了赫赫功業,卻有幾人獲得了顯榮?僅僅少數人的顯榮,難道就能算作大秦將士的顯榮?」
「我扶蘇認為是不夠的。」
「一統河山,這是一場天下的戰爭,甚至是自古以來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他們作為戰爭的勝利者,難道就要這麼長久沉寂?不能得到半點勝利者的榮光?」
「但真如少府之前所言,朝廷的財政終究有限。」
「就算想賞賜也實在無能為力。」
「田宅賞賜不了,錢糧同樣無可奈何,但既然實際的賞賜給不了,何以不賞賜一些更厚重的?」
「賞賜士卒們氏!」
「以此來彰顯自身榮光。」
「何況他們立的本就是千秋萬代之功業。」
「賜氏最為合適。」
在扶蘇的解釋下,眾朝臣已反應過來,但全都臉色齊齊一變。
就連李斯也不由色變。
扶蘇的步子邁的太大,也太野了。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都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
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姓氏分別是指姓和氏,
兩者本有分別。
姓為大宗,氏為小宗。
只是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始皇便下令姓、氏合一。
通稱姓,或兼稱姓氏。
但這道政令並沒有真的落實下去,貴族豪強依舊自行其是,也沒有真的按秦律去做,朝廷也沒有真去進行約束,而且這道政令本就是旨在打壓貴族,也只能打壓到貴族。
畢竟底層的民眾根本無姓無氏。
又談何姓氏合一?
秦之前甚至包括秦,姓與氏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人人都可有名,但只有貴族才有氏。
因為氏是用來分別貴賤的,即所謂『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而在貴族中,『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是用來分別婚姻關係的,即『姓所以別婚姻』。
若是真按扶蘇所說執行下去,那關中豈非今後人人都能獲得氏?那日後又如何區分貴賤?那豈不意味着天下原有的貴賤體系將崩解?
那何為貴,何又為賤?
姚賈直接反對道:「臣不敢苟同。」
「殿下之意或許是好的,但殿下也應當知曉,商君的有功者顯榮,也明確說了,明尊卑、爵秩、等級,而過往姓氏便是最好的明尊卑之法。」
「賤者無氏。」
「就算是當年陛下下令姓氏合一。」
「也並未大肆封賞氏,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做了一定的合併。」
「而且殿下也當知曉,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號,子孫分支,後續都以氏來區別。他們的姓是不變的,而以分支的國、邑、地、官、諡、字、業等各自為氏以示區別。」
「在小宗(分支)的劃分,有其基本原則,就是『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子孫分出,以其祖為祖,自為小宗』。
「分支後繁衍後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孫分別為更小的宗,並且各自為氏以示區別。」
「所以姓氏是同一血緣下的宗族。」
「而今殿下意欲在天下廣賜氏,豈不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