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您說的很對,一旦靠近到視距內,機動性差了纏鬥會吃虧,但是,我們四代機的戰術究竟是什麼?是和敵人的戰鬥機搞格鬥嗎?」
「把寶貴的四代機用來進行格鬥,那絕對是一種浪費。」林老終於開口了。
「四代機的戰術,是在預警機的指揮下,向敵人的高價值目標發起攻擊。」秦濤繼續介紹起來:「比如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地面指揮機關等等。他們會遠遠地發射導彈,然後功成身退,儘可能不讓自己陷入近距格鬥。大家知道美國人的四代機,為何要把超音速巡航放進去嗎?」
「是為了儘快到達戰場。」
「不,不僅僅是儘快到達戰場,還有儘快脫離戰場,見勢不妙,立刻就進入超音速巡航撤退,只要他們進入了超音速巡航,戰鬥基本上就算是結束了。」
先進的重型戰鬥機可以飈到兩馬赫,但是那要消耗海量的燃料,原本能飛兩個小時,如果加力全開的話,五分鐘就全燒光了,所以,加力只是在做某些機動動作的時候使用,絕對不會一直用,更不可能巡航。
當然了,只有少數幾種例外,比如說米格-25,加力燃燒室是特製的,可以長時間使用,同時,飛機攜帶的燃料相當多,它的空重15噸,(也有說法是20噸)最大起飛重量卻有40噸,除了一兩噸的飛行員和導彈的重量之外,剩下的都可以用來裝油,每次上天幾乎都會帶20噸的燃料。
在後世,北約進行空戰對抗演習的時候,每次EF2000想要靠着優秀的機動性和F-22纏鬥的時候,F-22的飛行員就會直接進入超音速巡航,拜拜了,咱們不玩了!
所以歐洲人搞射程一百多公里的衝壓發動機的流星導彈,估計也有這個原因:想要把進入超音速巡航的F-22給打下來。
601所的研發走進了一個誤區:他們更重視機動性,這完全是被蘇霍尹給帶歪了。
在紅色帝國時代,蘇霍尹研製的蘇-27戰鬥機,就是對機動性最強詮釋的代表,它創造了一系列在當時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機動動作,比如說眼鏡蛇機動等等,到了後來,安裝了失量發動機之後,更是有了落葉飄之類的讓人嘆為觀止的動作。
蘇霍尹在機動性上嘗到了甜頭,作為每次航展最耀眼的存在,他們也在追求機動性上越走越遠,他們搞前掠翼的S-37,也是為了提升飛機的機動性,在他們的眼光中,壓根就沒有隱身性這個概念。
如果在紅色帝國時代,有什麼計劃中的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可以不用考慮機身的設計也就算了,現在,根本就沒有這些高大上的東西,想要隱身只能用外形來修改,在這種時候,他們依舊不重視隱身,那就是走彎路了。
哪怕是到了以後,搞出來了隱身的蘇-57,實際隱身能力也是受到懷疑的。
601所一直在生產蘇-27系列飛機,和蘇霍尹設計局關係很好,後來還一起研究隱身技術,在他們的眼裏看來,隱身性當然比不上機動性了,此時,顧老似乎已經反應過什麼來了,他的臉色有些難看起來。
「我認為,601所的雪鴞戰鬥機採用三翼面佈局,這種方式和常規佈局以及鴨式佈局相比,有兩個天然的缺陷,一個是影響隱身性能,一個是在高速下的阻力會很大。」在場的一名老專家開口了:「不知道貴方做沒有做過隱身測試,它正面的等效雷達反射面積是多大?」
秦濤的話不多,但是,分量卻很重,幾種戰機的對比,主要還是從作戰方式上來對比的,也就是說,未來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戰鬥機?
「正面等效雷達反射面積在0.3到0.5之間,我們認為,不能過分誇大隱身性帶來的作用,哪怕就算是美國的F-22,隱身性也不一定有他們吹噓的那麼好。」孫老開口說道。
「是啊,美國的F-22隱身性究竟在什麼程度,咱們是不知道的,但是,咱知道的是,明州集團研製的那款隱身戰鬥機,正面雷達反射面積在0.1平米以下。」又一名專家開口了:「如果我們都能做到0.1平米的雷達反射面積,那美國人做到0.01平米,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美國老的F-22正面雷達反射面積據說是0.01平米,這個說法讓很多人嗤之以鼻
第七百零四章 威龍出世